腹型过敏性紫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285页(1705字)

【释义】: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以小血管炎性病变为基础,皮肤、消化道、关节、肾脏等多脏器损害受累为特征。1874年Hench发现本病有胃肠道症状,并将其分为腹型,本节中主要讨论腹型紫癜诊断及治疗。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胃肠道主要表现腹痛、恶心、呕吐、便血及呕血,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突然发作,可反复发生,部位多在脐周或下腹,也可不固定。轻度大便隐血阳性,重者可见大量鲜红色黏液血便或黑便。且随紫癜增多而加重,由于腹痛有时发生在皮肤紫癜出现前,常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而手术,此外,少数病例可诱发肠套叠,可发生肠紊乱、肠坏死及腹膜炎等,极少数病例可合并胰腺炎、脂肪泻、失蛋白肠病。

(2)体征 可有脐周或下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双下肢皮肤紫癜呈对称性分布,多高于表面,严重时紫癜可蔓延至臀部、上腹、面部、躯干。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多,少数病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白蛋白及红细胞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血小板多正常或升高。

2)出血、凝血时间 血块退缩时间均正常。

3)血沉 多增快。

4)血浆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5)血清IgA明显增高,IgG正常或稍高,冷球蛋白增高,补体下降。

6)抗“O” 增高占30%。

7)大便镜检 可见红细胞或潜血试验阳性。

(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阳性者占25%。

(3)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少数病例表现胃窦或胃角溃疡,其特点是溃疡边缘黏膜呈暗红色改变,部分病例十二指肠黏膜呈散在分布的暗红色斑丘疹,也有报道结肠黏膜见到斑丘疹改变。

【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疗法,以除去病因,抗过敏及对症疗法为主。

1.除去病因 找出致病因素,避免接触致敏原,有细菌感染史者,应予足量抗生素治疗10d。

2.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饮食以素食为主,暂禁用动物蛋白类饮食。出血多,应禁食,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

3.药物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对控制腹痛,胃肠道出血疗效显着,一般用药72h可解除痉挛性腹痛,甚可减轻肠道水肿出血而防止肠套叠和控制血便,常用泼尼松(强的松)每日1~2mg/kg口服,重症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滴,症状控制后即减量或停药,一般用药1周左右。但也有学者认为激素对患儿腹痛缓解无明显疗效,故有待探讨。

(2)抗组胺类药物 本病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等抗组胺药,以减轻过敏反应。

(3)抗H2受体阻滞剂 西咪替丁每日25~35mg/kg,分3次静滴,除可改善腹痛、便血外,也可改善过敏症状。

(4)止血治疗 用卡巴克络(安络血)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抵抗力,增加毛细血管回缩作用,酚磺乙胺(止血敏)、维生素C、路丁等可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起到止血作用。

上一篇:消化道出血 下一篇:急性胰腺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