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474页(5337字)
【释义】:
小儿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儿时期较少见。继发性高血压80%由肾脏疾病引起,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
小儿高血压诊断标准:
(1)小儿收缩压高于16kPa(120mmHg)、舒张压高于10.67kPa(80mmHg)为高血压。
(2)小儿动脉血压高于该年龄平均血压2个标准差以上或在该年龄组百分数分布血压曲线的95%以上为高血压。
附小儿各年龄组平均血压值,见表15-2。
表15-2 小儿各年龄组平均血压[kPa(mmHg)]
【诊断】:
1.病史 全面、细致了解生长发育情况、泌尿、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史,家族遗传史,药物史。询问有关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及治疗。
2.临床表现 轻者无明显自觉症状,血压明显增高时有出汗、嗜睡等症状。严重高血压时出现惊厥、昏迷、视力障碍等高血压脑病症状。小儿高血压的体征表现为:
(1)分别测量上、下肢血压和扪诊脉搏。主动脉缩窄者,下肢血压和脉搏变化大。
(2)肾血管性高血压可在脐周、上腹部等部位听到血管杂音。
(3)检查皮肤和骨骼系统,是否有多发性纤维瘤的咖啡牛奶斑(cafean-laitsports),库欣综合征的痤疮、多毛和皮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节病变和特征性红斑。
(4)眼部检查是否有高血压视网膜病。
(5)甲状腺是否肿大,是否有突眼等。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尿细菌培养 阳性表明尿路感染。肾脏疾病有血尿及蛋白尿。泌尿道肿瘤和尿路外伤有血尿。尿比重<1.025表明肾脏浓缩功能降低。
2)尿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测定两者增高示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3)香草基杏仁酸(VMA) 嗜铬细胞瘤患者VMA排量显着高于正常。VMA正常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5岁接近成人。
(2)影像学检查
1)尿路平片 观察肾脏形态大小及位置。患侧肾脏较健侧小,可呈凹凸不规则或皱褶状,对诊断先天性肾发育不全、肾血管病变、肾脏肿瘤、肾动脉瘤等提供线索。
2)静脉肾盂造影 观察泌尿道管腔显影情况。肾脏均匀缩小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集合管系统扩张为尿道梗阻;一侧肾盏显影延迟为单侧肾动脉狭窄。
3)肾动脉造影 判断狭窄、阻塞、缺如或畸形等,是肾血管疾患直观诊断手段。肾性高血压可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4)必要时作腹主动脉造影或腹膜后充气造影。前者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后者能发现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病变。
(3)放射性核素肾图 反映肾血流量运行及肾脏吸收和排泄机能。以鉴别高血压为肾源性或其他原因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图异常出现率70%~85%。
(4)B型超声波 测肾脏大小、位置,判断肾脏内囊性或实质性病变以及泌尿道内结石。头颅超声波检查能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
(5)其他检查
1)肌丙抗增压素(Sarlasin)试验 经静脉注射后血浆肾素活性明显增高。肾血管性高血压90%示阳性反应,可为筛选方法。
2)苯胺唑啉(Regitine)试验 用苯胺唑啉0.05~0.1mg作静脉注射,每隔1分钟测血压1次,若血压下降4.7~3.3kPa,并持续3~5min为阳性反应,用于检查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此试验能引起严重低血压,操作要谨慎。
3)肾脏放射性核素影像技术 观察放射性核素在肾实质内浓缩、显影状态,观察其排至肾盂、肾盏、离开肾脏动态过程。对肾血管疾病引起缺血定位特别敏感,为鉴定两侧肾功能提供有用资料。
【治疗】:
尽早找出原发病,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随时调整剂量。高血压处理大致分非药物性治疗和药物性治疗。
1.非药物性治疗
(1)控制体重过快增长,对肥胖患者更有必要。控制热量过多摄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是重要措施。
(2)限制饮食中钠盐摄入。每日盐限制在3g。相应控制高胆固醇和高蛋白饮食,以免发生高脂血症。
(3)适当体育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加,精神放松性锻炼可减轻精神紧张。
2.药物治疗
(1)利尿剂 噻嗪类应用最普遍,襻利尿剂用于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机制:排尿利钠、降低血容量,长期应用可作用血管平滑肌降低受体对缩血管物质敏感性。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 每日1~2mg/kg,分2~3次口服。
呋塞米(速尿) 口服起始量每次1~2mg/kg,每日2~3次,或每次1mg/kg,肌注或静注,每日1~2次。
但两药长期用可引起血钾、钠、镁降低,尿素、钙、胆固醇升高,糖耐量降低。
(2)β受体阻滞剂 常用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机制:①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输出量,引起外周血管适应性改变,外周血管阻力下降;②减少肾素分泌与释放;③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直接作用或影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普萘洛尔 每日0.5~2mg/kg,分2次口服;
阿替洛尔 每日0.5~1mg/kg,分1~2次口服;
美托洛尔 每日0.5~2mg/kg,分1~2次口服。
不良反应 抑制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心动过缓、低血糖和血脂升高。非选择性类药物对伴充血性心衰、支气管哮喘、糖尿病患儿应慎用,因其易诱发支气管及外周血管痉挛。
(3)钙拮抗剂 常用药物硝苯啶、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机制:阻止钙离子内流,抑制细胞内贮存释放,降低细胞膜钙通道口数量和敏感性,直接扩张血管。
1)硝苯啶 具较强扩血管作用,可改善肾功能,对中、重度高血压疗效较好。剂量每日0.2~0.5mg/kg,分3~4次,口服10min起效,1h达血浓度高峰;舌下含5min起效,20~30min达血浓度高峰,最长维持4~8h。
2)维拉帕米(异搏定) 剂量每日2~3mg/kg,分2~3次口服。其对窦房结的自律性、房室传导有抑制作用,可使心率减慢,有心脏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慎用或忌用。
3)地尔硫䓬 剂量每日1~2mg/kg,分2~3次口服。降压作用介于上两者之间,对心肌抑制作用较维拉帕米弱。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第一代为卡托普利(captopril),第二、三代为依那普利(enalopril)和Lisinopril。机制:①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扩张小动脉。②增加激肽与前列腺素活性达到扩张血管。此药对不同肾素分泌型高血压均有效。尤对高肾素型疗效更显着,长用不产生耐药性。
1)卡托普利 起始量每日0.15~0.3mg/kg,8~12h一次,常用量每日1~5mg/kg,分3次口服。口服迅速吸收,15min起效,1h达高峰。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味觉失常、皮疹、蛋白尿。
2)依那普利 口服起始量每日0.1~0.2mg/kg,常用量每日1mg/kg,分1~2次。作用较卡托普利强4~9倍,持续较久。
3)Lisinopril 口服起始量每天0.2mg/kg,常用量每天1mg/kg,每日一次即可,作用更持久。药效和依那普利相同。
(5)血管扩张剂 此类药包括肼苯达嗪(hydrdazine)、硝普钠、敏压定(sodiunnltroprasside)和低压唑(diazoxide)。机制:松弛小动脉平滑肌,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硝普钠除此作用外,还可扩张冠状动脉。
1)肼苯达嗪 用量每日0.75~1mg/kg,分2~3次口服。一般不单独使用,而与β阻滞剂、利尿药合用疗效好。
2)硝普钠 有效剂量为每分钟1~8μg/kg,从小剂量开始,每分钟0.5μg/kg,常用量每分钟1~2μg/kg。硝普钠在停药数分钟后作用即消失,需持续静脉点滴。通常以10~2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ml中,调节滴速开始以每分钟5μg/kg速度输入,逐渐增加每分钟1~2μg/kg,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8μg/kg,疗程依病情而定,最长持续10~30d。
硝普钠必须新鲜配制,滴注时避光,溶液最长用4h,且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同一容器使用,其降压作用强且效果确实,静脉给药立即奏效。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敏压定 用量每日0.2mg/kg,分2次口服,每隔2~3d增加每日0.01~0.02mg/kg,因有水钠潴留,最好加用利尿剂。敏压定作为二线药应用,在使用多种降压药无效时用敏压定仍有效,特别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恶性高血压有效。
4)低压唑(二氮嗪) 用量每次3~5mg/kg,静脉注射1~2min起作用,2~3min作用最强,持续4~12h,为高血压危象首选药物。有心力衰竭、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的重症高血压禁用。
3.高血压危象治疗 首先迅速使血压下降,同时对靶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给予处理。青少年高血压危象必须在1h内降至21~22/13~14kPa,儿童血压必须在1h内降低25%。静脉给药低压唑每次1~3mg/kg,快速静脉推注,数分钟内有效,可5min后重复应用,最大剂量为300mg。硝普钠每分钟0.5~8μg/kg,静脉滴注,该药大剂量或长时间用可发生硫化氰酸盐中毒,故>72h必须监测。
柳胺苄心安每次0.25mg/kg,2min内静脉推注,亦可每小时1mg/kg滴注,最大量每日<300mg,目的有效降血压,并保证脑和其他生命器官充足血液供应,但要注意过快过低血压降低可影响生命器官血流灌注量。待有效控制血压同时,抓紧有利时机进行病因治疗,必要时应急症手术。
待血压稳定,高血压危象缓解则改口服降压药继续治疗。情况虽属紧急,降压不宜过急。在治疗开始头6h先降低计划降压的1/3左右,以后的36~72h再使血压降至接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