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592页(1546字)
【释义】:
脑肿瘤是儿童期肿瘤中较常见者,大多为恶性,以位于颅后凹及中线者较多,约75%为神经胶质瘤,其他常见者有颅咽管瘤。各年龄均可发病,5~8岁发病者最多。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1)颅内压增高 呕吐,常在晨间或早餐后发生,吐后能立即进食,婴儿呕吐常为喷射性。
2)头痛 早晨较重,可伴呕吐,婴幼儿可表现为双手抱头,抓头,阵发性哭闹不安。
3)视觉障碍 可有视力减退、复视、斜视等。
4)癫痫发作 为大脑半球肿瘤先起症状之一。
5)发热 病程中有发热史,这与小儿脑肿瘤者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有关。
(2)体征
1)颅高压体征 烦躁不安、激惹、神情淡漠或嗜睡、有意识障碍、缓脉、呼吸减慢。
2)局部症状 因肿瘤所在部位和大小而异。大脑半球的病变可引起对侧肢体肌张力弱或偏瘫,脑干肿瘤有病变侧的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中枢性肢体麻痹,小脑肿瘤以共济失调为主,可有眼球震颤,蝶鞍部肿瘤有生长发育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的表现。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仅限于鉴别诊断需要时进行,术前应降颅压,术中应控制速度。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摄片 显示颅缝分开,脑沟压迹加深,蝶鞍骨质稀疏模糊等颅内压增高现象,有时见钙化斑点。
2)脑动脉造影和脑室造影 对肿瘤定位有一定价值(现已少用)。
3)CT 可以定位,可了解肿瘤大小、性质、血运是否丰富及肿瘤周围有无水肿。
4)MRI 较先进的检查手段,对中线和后颅凹肿瘤显示尤为清晰。
(3)其他
1)超声波 脑半球肿瘤可致中线波移位。
2)脑电图 大脑半球肿瘤可出现局灶性慢波,有时因颅内高压而出现弥漫性改变。
3)脑电地形图 肿瘤部位呈局灶性δ波高功率区。
【治疗】:
小儿颅内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对多数肿瘤可以辅以放射治疗,化疗仍处于摸索阶段。
(1)手术治疗 尽可能作到肿瘤肉眼下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2)放射治疗 对放疗敏感肿瘤,列为术后常规辅助治疗,对其他类型如有条件,术后也应使用。
(3)化学治疗 主要针对颅内肿瘤手术后的残余肿瘤细胞而非肿瘤的主体,常在手术后与放疗同时进行。
(4)术后治疗 如有癫痫发作,按继发性癫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