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705页(975字)

【释义】:

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又称急性出血性小肠炎,大年龄儿童发病率高,夏秋季节好发。

【诊断】:

1.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全身表现为面色灰白,四肢冷,末梢循环差、皮肤花纹、烦躁、神志淡漠、脉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1)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时,除发热,呕吐,腹痛外,突出表现为腹泻和便血,稀薄血便呈洗肉水样或赤豆汤样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

(2)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时,严重腹胀,明显肠型,X线片示肠管扩张,充气,多个液平,肠壁水肿增厚。

(3)腹膜炎症状为主时,突出表现为腹膜刺激症状,全腹压痛伴腹肌紧张。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高,左移,贫血,脱水,酸中毒。大便常规镜下有大量红、白细胞,或隐血强阳性。

(2)X线征象 病变肠段的肠管扩张充气多位于左上腹和腹中部,有时扩张肠段呈节段性,伴散在短小多个液平,肠壁增厚,有些病例可见肠壁气肿。伴腹膜反应者表现为腹膜脂肪或消失,甚至有机械性肠梗阻征象。

3.鉴别诊断 应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肠套叠、绞窄性肠梗阻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一般发病初期均先采用内科疗法。有以下情况应在抗休克、中毒症状改善后考虑尽早手术探腹,切除坏死出血肠段。

手术指征:

(1)腹膜刺激症状明显-说明有肠坏死,肠穿孔及渗出性腹膜炎存在。

(2)麻痹性肠梗阻发展为机械性肠梗阻者。

(3)便血频繁、量多,反复输血仍不能维持血压。

(4)不能除外其他外科急腹症(如绞窄性肠梗阻等)亦需探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