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701页(1839字)

【释义】: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到邻近远端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尤以5~9个月婴儿发病最多。

原发性肠套 绝大多数原因不明,可能与乳儿饮食改变,肠功能紊乱或腺病毒感染致回盲部淋巴结肿大及与回盲部的局部解剖因素有关。

继发性肠套 仅占2%~8%由美克尔憩室,息肉、肠壁肿瘤或肿大淋巴结等引起。

【诊断】:

1.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便血、腹块是婴儿急性肠套叠的四个主要症状。

(1)症状 大多为肥胖、健康乳儿,突然发生阵发性哭吵,面色苍白,拒食,间隔不久又发作,疼痛缓解间能安静入睡。少数病例可无哭吵表现,仅有每隔若干时间出现一阵阵地面色发白,烦躁不安的现象,早期可因肠系膜牵拉产生反对性呕吐,仅为进食的内容物,晚期呕吐为含胆汁体液甚至粪便样物,说明肠梗阻已十分严重,便血,为婴幼儿肠套叠之特征,一般多在发病后8~12h,排出血便多数为混有黏液的果酱样血便,发病时间较短者,血便多数可于直肠指检时发现。

(2)腹部检查 早期腹软,无腹胀压痛,仔细扪诊在右上腹结肠肝曲附近可触及腊肠样肿块,弹性感,稍活动,由于回肠套入结肠,右下腹有空虚感,晚期病例由于腹胀严重,往往腹块不易触及。

(3)全身情况 随着发病时间延长,可表现为精神萎靡、嗜唾,面色苍白,阵发性哭吵不强烈,晚期病例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39℃以上高热等中毒休克症状提示肠梗阻,肠坏死的表现。

2.辅助检查

(1)腹部超声影像学检查 可见典型同心圆肠套表现,有诊断价值,对患儿无创伤,易接受。

(2)X线腹部立位平片 了解肠充气情况及气体分布部位,往往在右中腹可见均匀致密阴影,结合临床提示肠套诊断成立。

(3)诊断性结肠注气X线检查 注气后套叠顶端致密软组织肿块呈半圆形向充气之结肠内突出,形成明显杯口影或钳状阴影,肠套诊断即可成立。

肠套叠之X线影像,尤其空气灌肠有其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有决定性价值,故对疑有肠套病例,可作X线检查加以肯定或排除。

3.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细菌性痢疾,急性坏死性小肠炎,过敏性紫癜,美克尔憩室出血,蛔虫肠梗阻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空气灌肠复位,复位成功率约为90%以上。但对以下情况空气灌肠往往不能整复肠套叠,且有引起肠穿孔的危险,而应采用手术治疗:

(1)发病超过48h(少数病例不到48h)对3个月以下幼婴尤需注意。

(2)全身情况显着不良者 高热、神志萎靡或休克等症状。

(3)腹部异常膨胀,X线透视可见小肠严重积气及液平,腹部压痛疑有腹膜炎存在。

(4)肠套叠达脾曲远端,往往为晚期严重病例,空气灌肠复位率低。

(5)逐步加压至13.3kPa(100mmHg),套叠阴影仍不移动者。

(6)小肠型肠套叠。

2.手术疗法 进腹后将套入部轻柔地从远端向近侧推挤,慎勿强拉套入部。当肿块到达回盲部时,可将整个套叠块托出切口外,用二手拇指和示指轻柔地作交替性压挤肠套叠顶端部,可见回肠徐徐地脱出,直至完全脱套,已复位的肠曲应用温盐水纱布湿敷,使水肿消退,色泽转红,回肠壁上的凹陷窝使之弹出,如肠管活力不能恢复,纳入腹腔有穿孔可能,可行肠切除吻合术,同时可酌情将阑尾切除,但不作附加肠固定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