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第109页(864字)
【定义】胆囊因细菌感染、胆囊管阻塞、胆固醇代谢紊乱使胆囊呈纤维性病变而引起胆囊炎症,增厚或萎缩。可呈急性发作或反复感染产生右上腹、剑突下疼痛、绞痛、上腹部饱胀等症状,常与胆石症同时存在。
【取穴】主穴:胰胆、总胆管点(胆穴与十二指肠之间)、肝、耳中。配穴:十二指肠、神门、脾、胃、腹外(腰骶椎中段后侧缘)、交感、皮质下。
【方法】用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贴敷耳穴。
【疗效】30例胆囊炎,均为慢性,经常有上腹不适、疼痛等症状。经治疗后2周至5个月30例症状均减善,进脂食也无复发,观察2年均好转。
【典型病例】女,37岁,患胆囊炎已5年,每年发作2~3次,需住院,观察治疗才能缓解,患者同时有神经衰弱症,经耳穴治疗2周后症状即改善,以后继续用耳穴巩固治疗,2年来从未发病。神经衰弱症亦随同好转。
【按语】(1)上海市耳穴分会吴信法、胡地松等报道:“家兔心血管和胆道功能变化敏感耳穴探测”及“耳针‘胆穴’对家兔胆道功能变化的实验效应”二文中对18只家兔麻醉后剖腹,将导管插入总胆管并连接于记录仪,分别描记耳针前、后5、10、15、20、25、30分钟的胆道压力、Oddi氏括约肌张力及胆汁流量各参数,结果见胆道压力上升、Oddi氏括约肌张力减弱、胆汁流量增加。为耳穴治疗胆道炎症及结石提供实验依据。
(2)上海市耳穴分会崔开贤报道:用耳穴视诊及耳穴电测定法诊断207例胆石症患者发现;视诊时见胆区片状隆起、血管充血或一至数个小丘疹等变化为124例,亦可能及圆形小节,或同时有胃区血管充血、皮肤增粗,23例胆区有米粒样增生、60例患者无变化。用电测定法强阳性者75例,轻度者50例,无反应者8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