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植物解剖结构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轻工业出版社《制浆造纸手册第一分册纤维原料和化工原料》第80页(2568字)

造纸使用的草类原料,多属禾本科植物,如稻草、麦草、芦苇等等。和木材原料相比。这类原料的特点是纤维细短,非纤维状细胞多。解剖结构上共同的特点是它们主要都是由维管束组织、薄壁组织、表皮组织等构成,有的品种还有纤维组织带。纤维细胞主要生长在维管束和纤维组织带中。维管束的形态与排列方式随品种而异。现以芦苇为例讨论这类原料的解剖结构。

图A33、34为芦苇茎部剖面图,图中A为横向切面,B为表皮部。结构中的各种组织分述于下:

维管束组织(3):分散在薄壁组织中,由纤维、导管(4)、筛管等细胞组成,纤维在导管的周围作环状排列形成维管束鞘。在维管束中面向茎髓的一个导管和其余两个导管不同,在茎成熟后多被挤毁,形成一个明显的空腔。

芦苇维管束排列成三圈,靠近外表皮的一圈直径较小,中间一圈略大,分布在纤维组织带中,内圈最大,分布在靠近茎髓的薄壁组织(5)中。维管束中的导管是植物运输养料和水分的主要通道,由许多导管分子组成。导管分子两端开口,在维管束中首尾相接,沿纵向形成管道。在制浆过程中导管是渗透蒸煮液的主要通道,药液首先进入导管,然后通过纹孔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根据导管壁上的花纹和纹孔类型,导管可分为环纹导管、纹孔导管和螺纹导管。

禾草类植物茎部维管束有环状和星状排列两种。环状者,维管束沿茎轴作环状排列,茎秆一般是空心的,如稻草、麦草、芦苇、竹类等。呈星状排列者,维管束散布在整个茎干的断面上,靠近表皮排列较密,靠近髓部较稀,维管束鞘较薄。如甘蔗、荻、玉米秆等。

纤维组织带:在外表皮层下,有一圈由纤维细胞连接而成的纤维组织带,其中嵌有较小直径的维管束,造纸所用的纤维多生长在这一结构区,这里组织紧密,纤维细胞壁厚,细胞腔小,药液流通比较困难。

薄壁组织:由薄壁细胞(7)组成,在各种组织构造中薄壁组织所占体积一般比例较大,比重较小,主要生长在里部的维管束周围。在外表皮与纤维组织带之间也有少数薄壁组织群,细胞直径较小,多为棒状,胞腔内常含有叶绿体等色素,这些薄壁组织与最外圈的小维管束交替出现。薄壁细胞的邻角区(即三个细胞交界的部位)有明显的空隙,对药液渗透有利。

表皮组织:由表皮膜和表皮细胞(2)、硅质细胞、栓质细胞等组成。外表皮膜(1)是硅质化程度较高的透明体,覆盖在表皮细胞上,共同防止病菌的入侵和水分过分蒸发,对茎起到保护作用。表皮组织在制浆时阻碍药液渗透。在碱性蒸煮液中,在高温高压下,表皮膜被分解,表皮组织分散成单细胞,但在酸性蒸煮液中则很难分解。

芦苇茎秆的内皮膜(6)比一般禾本科植物厚,造纸界常称其为苇膜,不透明,硅质化程度也较高,受到外力时容易和与其相连的薄壁组织分离。在酸法蒸煮过程中不容易被分解。

芦苇叶部组织与茎秆相似,有表皮组织,薄壁组织,维管束组织等。维管束组织散布在薄壁组织间。但又与茎干构造不同,叶部没有纤维组织带,纤维细胞主要生长在维管束周围,构成维管束鞘。叶部的表皮组织含硅量比茎部高,表皮细胞多呈锯齿状。叶部的表皮细胞、硅质细胞、栓质细胞、气孔器、边毛细胞等的排列状态与茎部不同。此外叶部还比茎部多一种构造,叫泡状组织,在成熟叶中形成较大的空腔,故而蒸煮液容易渗透。但由于叶中纤维细胞少,非纤维细胞多,含硅量高,不受造纸欢迎。芦苇叶部结构如图A36所示。

通过蒸煮各部位组织在胞间层分离而成单细胞,各种细胞的形态为:纤维细胞壁较厚,较细长,壁上有稀少的小纹孔;薄壁细胞多呈秆状,也有球状或枕状的,大小不均,胞壁上有许多分散的小纹孔;导管分子两端开口,壁上纹孔排列较整齐;表皮细胞多呈锯齿状,在酸法纸浆中表皮细胞常和外表皮膜连成片状,不易分散,苇膜也呈片状存留于纸浆中。

几种禾草类植物的剖面结构如图A33~48所示。

图A33,芦苇茎部横切面SEM×25

图A34,芦苇维管束横切面×84

图A35,芦苇茎部横切面×120

图A36,芦苇叶部横切面×64

图A37,甘蔗横切面×80

图A38,须草横切面

图A39 龙须草横切面×100

图A40 龙须草横切面×400

维管束中 红色-韧型纤维,黄色-木化纤维 紫色-胞腔内容物

图A41 棉秆横切面×44

图A42 棉秆皮部横切面×175

红色-果胶分布状态

图A43 棉秆木质部横切面×175

红色表明果胶含量低于皮部并集中在细胞角区

图A44 棉秆髓部横切面×175

红色表明髓部果胶浓度高于木质部

图A45,毛竹外部横切面×84

图A46,毛竹里部横切面×84

图A47,剑麻横切面×50

1 纤维束 2 薄壁细胞

图A48,剑麻纤维束横切面×32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