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理财手册下》第1484页(8751字)

1.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除以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的比率。它是从营业收入为基础,评价分析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该指标反映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比率越高,企业营业活动的效率越高,从而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就越高。由于营业利润不包括营业外损益,因而一般认为营业利润率最能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指标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的分母——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一销售折扣

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应从本年度实际营业利润率与计划的营业利润率相比较,或与本企业的历史水平相比较,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才有意义。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企业的利润还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因此,企业真正的最终实际所得是缴纳所得税后的税后净利。企业的最终获利能力即指获取税后利润的能力。因此,在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时,在计算营业利润率的同时,还应计算税前净利率和税后净利率(销售利润率)。

2.税前净利率

税前净利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的比率。指标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在评价税前净利率时,应该与营业利润率综合起来进行。如果税前净利率比营业利润率高,则表示企业的获利有一部分是依靠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而取得;若税前净利率比营业净利率低,则表示企业在投资方面有亏损或营业外支出大于营业外收入。

一般来讲,税前净利率是越高越好,比率高则表示企业获利能力强。但要注意不要单纯考查该指标,考查税前净利率应和考查营业利润率结合起来,以恰当地评价企业的营业业绩。

3.税后净利率

税后净利率也叫销售利润率,它是企业的税后利润与营业收入额的比值。该指标计算公式为:

税后净利率指标反映企业每百元的营业收入所带给企业的纯利润是多少。该指标是企业的管理者和投资人(股东)都非常重视的指标。这是因为:(1)税后净利率的高低,决定了可偿分配给投资人的利润数量及投资收益;(2)企业的管理者通过税后净利率指标的高低,可以了解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终结果的好坏。通过税后净利率,还可以为企业管理者预测影响今后投资和筹资的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般来讲,对税后净利率的分析和评价,应与企业计划税后净利率、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的历史水平相比较才有意义。否则,不利发现差异,也不利于评价和确定企业在不同时期获利能力的大小。

在实际工作中,税后净利率还有可能遇到与上一年度指标相比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企业的本期获利能力的强弱,要结合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来考虑。这样做的理由是:(1)在企业的损益表中所列示的应缴所得税,其内容有可能包含了调整上期税额的因素。因此,税后净利的数额并不一定与当期利润总额相一致。(2)一般来讲,营业净利反映企业获利能力比较客观,更接近于实际。

营业利润率、税前净利率、税后净利率是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评价分析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但是,营业收入的增加,并不等于利润增加。要测算某一个企业利润的增减变化,比较适当的方法是以投资报酬为基础,考察和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其指标是投资报酬与投入资本的比率,即投资报酬率。包括:资产报酬率、资本利润率。

4.资产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平均资产的比值。平均资产是指年初资产占用额与年末资产占用额的平均数。

该指标反映所占用资产的利润效率,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润效率越高。指标计算公式为:

资产报酬率表现了企业运用全部资本带来的收益。评价和分析指标高低时,应将其和企业历史水平及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才有意义。

5.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税后利润额与实收资本金总额的比值。反映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益——指标越高,说明投资者的投资获得的利润越高,资本效益越好;反之,则说明投资者投资获得的利润低,资本效益差。计算公式为:

这里的利润指的是交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由于我国坚持了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一致的原则,所以实收资本金总额则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总额,包括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四部分。

资本金利润率是企业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一个指标。投资者往往以这个指标作为选择投资方向的依据。一般来讲这个指标应高于市场的利息率,否则,投资者会将其资金存放银行,或者购买行情看好的企业债券。

通过投资报酬率中的资产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两个指标的计算,反映了该公司通过投资以取得报酬的能力;反映了该公司资本金的使用效率。

由于投资报酬率是由债权人所得利息、政府所得的所得税额和税后净利三部分组成,因此投资报酬率全面地反映了企业运用资本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显示了投资报酬率作为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对企业管理者的至关重要性。

投资报酬率的功能主要有四条:

(1)作为考核、评价企业管理业绩和成效的指标—无论什么企业,能否获得合理甚至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否以最佳的管理手段,达到有效的利用各项资源,取得最大的利润。

(2)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内部决策和控制的工具——任何一个企业在任何一个会计期间,其最后所获得的投资报酬率,都是集合了若干个别投资方案的不同投资报酬率而形成的。这些个别的投资报酬率又是由若干个别的产品规划、生产作业及营销方案而形成。每一个产品规划、生产作业和营销方案都可对企业构成一个利润中心。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运用投资报酬率可以对每一个利润中心进行规划、协调、预算、评估,从而达到对每一个利润中心进行严格控制的目的。投资报酬率达到或高于一定水平的,说明该利润中心(该部门)的工作有成效;反之,则工作成绩差。

(3)作为任何一项新的投资方案决策的依据——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任何一项新的投资方案决策前,都要运用专门的方法对投资方案的预计投资报酬率进行测算,凡是投资方案的预计投资报酬率达不到该方案最低投资报酬率的,应放弃此项投资方案。

(4)作为企业的债权人判断该企业偿债能力高低的指标——投资报酬率对企业的债权人,尤其是长期债权人非常重要。企业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债权人就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时收取利息,到期收回全部债权。投资报酬率越高,按期收取利息的稳定性越高,最后收回全部债权的安全性就越强;反之,则按期收取利息和到期收回全部债权的安全性无保证。

6.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是利润额与产品(商品)成本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企业所得与所耗的比率。利润高,成本低,指标值就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好;反之则差。指标公式为:

公式中的利润额指缴纳了所得税后的利润额(税后净收益);产品(商品)成本则指产品(商品)的全部成本,比如工业企业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或商业企业的商品、进货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或旅游饮食、服务业的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由于成本利润率反映了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额的关系,该指标把利润和成本费用的内在联系反映在同一公式上,因此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增加利润。

7.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

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也叫已获利息倍数。它是从收益对利息的保障程度来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它同时也是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在“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章节中已经论述,不再重复。在这里仅就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的作用做进一步的论述。

企业的资本结构由所有者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两部分构成。对于企业的债权人,特别是长期债权人,他们虽不能分得企业和利润,但是为了能在债券持有期内能够按期获得利息,并在债券到期日收回全部债权,他们依然希望企业有较高的获利能力。对他们来讲,企业获利能力越大,其按时获得较稳定的利息和到期收回全部债权的保障程度越高,安全性越强。因此,长期债权人采用计算收益对利息的保障程度(倍数)来考察其投资的安全程度。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债权人获取稳定利息的保障程度,指标的高低与保障程度同方向发展。若企业的指标值大大超过一般标准值1,只要该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呈上升趋势,则表明该企业具有进一步取得借款以增加利润的能力。评价企业的该指标高低时,通常要和资产报酬率相结合进行。

8.长期负债加股东权益报酬率

长期负债加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以投资报酬为基础评价股份制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它是以投资报酬率的投资基数采用长期负债加股东权益之和而计算出来的投资报酬率。

股东权益是指股份制企业股东对企业净资产的权利。包括股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它是股份制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后的净资产。

长期负债加股东权益报酬率与资产报酬率是有区别的。在长期负债加股东权益报酬率指标中,短期负债从投资基数中扣减,相应地在投资报酬中也将短期负债利息支出扣减。计算公式为:

平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期初余额+长期负债期末余额)÷2

平均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期初余额+股东权益期末余额)÷2

在评价和分析长期负债加股东权益报酬率时,应当将其指标和公司的历史水平相比,和同行业一般水平相比才有意义。该指标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大,经营效益越好,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9.股东权益报酬率

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为净值报酬率。该指标是投资者,尤其是普通股股东十分关注的指标。它是投资报酬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

由于投资报酬在这里包括的范围不同,因此该指标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1)投资报酬只包括净收益(税后利润),不包括所得税额。计算公式为:

(2)投资报酬既包括净收益,也包括当年的所得税额。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报酬率反映的是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公司获利能力越强。在评价该指标的高低时,应将指标同企业的历史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才有意义:

10.普通股权益报酬率

普通股权益报酬率是以投资报酬为基础评价股份制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它是税后净收益减优先股股利后的余额与普通股权益平均额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对普通股股东的利益关系极大。有些股份公司的权益资本其结构比较复杂,除了发行普通股之外,还发行优先股等一些特别股。优先股股利一般按固定比例支付,在股利支付方式上与长期债券利息的支付方式相似。因此,普通股股东最关心的是其享有的权益能获得多少报酬,而报酬的多少则是通过计算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反映出来。当税后净收益在按规定支付优先股股利之后的余额为正数时,普通股股东才能获得报酬;当余额为0时,普通股东一无所获;当公司的税后净收益不足以发放优先股股利时,普通股股东的权益会削弱。

当企业发行定额支付报酬的证券(主要是公司债券和优先股)以筹措企业长期资金(主权运用资本)时,将对企业的普通股股东权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普通股股东还应结合主权比率与资产报酬率、债券利率、优先股股利率等各种比率,进一步分析各比率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并将这些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及强弱。

11.每股盈余

每股盈余是公司净收益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反映企业每一普通股份的获利水平,指标值越高,每一股份可获得的纯收益越多,股东投资效益越好,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则差。计算公式为:

公式分子净收益是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再减去优先股股息的余额。

公式分母普通股股数是年初普通股份数与年末股份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1)普通股股数=(年初普通股股数+年末普通股股数)÷2

运用这一指标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时,应与股票市价进行比较。

12.每股盈余与市价比率

每股盈余与市价比率是每股盈余与股票市场价值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这里的股票市场价值是指普通股本每股在证券市场的买卖价格。用每股盈余与股价比较反映普通股票每股盈余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评价该指标的高低时,应注意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一般讲,企业未来的成长潜能越高,其指标就越高。企业风险大,其指标就小。若指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则有可能是该公司的风险高于同行业,也有可能是公司未来成长潜能低于其他公司,更有可能两种因素同时存在。该股票市价被市场低估的可能性亦存在。

每股盈余与市价比率又可称之为市盈余、本益比、普通股票价格获利率。该指标对于想进行投资的投资者十分重要。通过指标分析,投资者可判断股票市价是否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股东每100元投资所能获得收益的大小。该指标比值越高,显示投资者,获得的盈利率越高。因此,该指标是投资者考核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策划资本投向的重要参数之一。

评价每股盈余与市价比率的高低,一定要与该企业的历史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最高水平进行比较,并结合对所属行业经营前景的了解才有意义。这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尤为重要。

13.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普通股股息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的普通股股息总额是指用于分配普通股现金股利的总额。计算公式=税后净收益-特别股(优先股)股利-公积金-公益金-保留部分盈余(未分配利润)。

每股股利反映了每一普通股获取股利的多少。指标值越高,股本获利能力越强。影响每股股利多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不同行业的获利水平、企业获利的大小、企业股利发放方针等等。一般讲,经营风险大的行业,股利分派率较低,反之则较高;若企业为了扩大投资而多留公积金,则再股股利必然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因此,每股股利一般均低于每股盈余。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每股股利指标并不是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但它却是评价企业当年股东实际获利的重要指标,是股东们最关心的指标。

14.普通股股息报酬率

普通股股息报酬率又叫股利与价格的比率。它是每股股利与每股市价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反映的是按市价计算的股票投资的现金报酬。指标高,显示按市价计算的股票投资的现金报酬高,股东获利多;反之则少。但是这个指标对于企业而言,比率的高低要进行具体分析:

(1)企业在普通股每股市价不变时,要提高股息报酬率,只有降低企业每年的留存收益,即减少企业所能运用的现金,才能增加普通股每股分派利息。

(2)提高股息报酬率有可能成为提高普通股股票价值的手段,从而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促使公司股票市面价值的上升,但是市价的上升又会反过来压低股息报酬率。

(3)普通股每股市价的降低会相应地提高股息报酬率,但是这一方式具有在企业当时急需资金或者在降低股票价值的同时采取了对原普通股股东发放了普通股优先购买权等措施的前提下,企业和原股东才能接受。

每股盈余与市价比率、每股股利、普通股股息报酬率指标都是经每股盈余为基础评价股份制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在评价这些指标高低时,应相互联系地比较,全面地分析,避免绝对化和片面性。

15.收益对优先股股利的保障倍数

收益对优先股股利的保障倍数是税后净利与当期应发放优先股股利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反映的是优先股股东取得固定股息的保障程度。指标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固定股息越有保障。

16.财务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也叫财务杠杆程度。它是息前税前盈余与税前盈余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举债经营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对普通股股东权益的影响程度。当系数>1时,反映财务杠杆发挥的是正方向作用,表明企业举债经营提高了股东权益报酬率,系数越大,作用越强,股东权益报酬率提高的越快,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系数<1,反映财务杠杆发挥的是反方向作用,表明企业举债经营遭受了亏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险之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