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是加速企业发展的捷径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理财手册上》第373页(13018字)

技术引进是指通过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转移工作,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制造技术。

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利用这种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发展自己的经济。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国际联系就越是广泛,在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方面迈的步子就越大。加强对外开放和技术引进,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往来,以促进本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潮流。也是本国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之所以如此:

(1)可以节省技术开发时间,少走弯路,在短时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迅速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一项较大的科研项目,从基础研究到试验投产,一般要10年左右时间,而引进技术,几年之内即可见效。如沈阳水泵厂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使该厂的产品由50年代水平一跃达到80年代水平。

(2)可以用较低的费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据青岛市85年统计,企业技术引进平均每投入1美元,每年可增加产值11.4元,利税2.4元。

(3)可以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通过技术引进,不仅可以使产品很快地接近国际水平,而且在此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创新改造,可以很快地赶上和超过外国的先进水平,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如济南第一机床厂采用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各种数显、数控车床打入欧美市场,仅1985年就出口车床324台,创汇198万美元,居全国同行之首。

(4)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技术开发的能力。如青岛密封厂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引进了密封件的制造技术,配方、检查规范和技术标准等软件,加以开发创新,使产品品种由原来300种增加到1530种,创出6个金牌产品,8个银牌产品,并有3个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5)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企业,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这是一种巨大的无形收益。同时,在涉外活动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情报,对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增长了才干,开阔了企业经营者的视野。

1.技术引进的方式

(1)引进设备

引进设备包括引进成套设备和进口单机(关键设备)。通常称之为引进“硬件”。一般而言,引进成套设备省力且见效快,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因此,许多工业落后技术基础薄弱的国家,为了争取时间,迅速克服经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生产上的空白,往往选择这种方式。但该方式需要支付大量的外汇,而且不利提高本国的科研、设计和制造水平,不利于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另外,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只能提高本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并不能提高制造水平。引进设备是一种“交钥匙”的方式,并不包括设备的制造技术即“软件”部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还要依赖外国专家来解决。因此,一般要尽量少采用这种方式,可采用主机进口,辅机自制的方式以弥补其缺陷。总之,要把国内急需的关键设备引进来,以解决国内不易解决的技术问题,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引进技术

引进技术也称引进“软件”,主要是指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引进该设备的制造技术。这种引进方式,不仅能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而且能提高本国企业的制造水平。一个企业要发展,关键要引进设备制造的诀窍,这样才能提高本民族的工业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节约大量外汇。因此,技术引进的重点在于引进制造技术,而不是引进设备。

(3)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就是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技术物资等,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产品或劳务等分期偿还技术引进费或进口设备贷款的技术引进方式。

补偿贸易的偿还形式主要有两种:

①产品返销

即引进企业利用外商提供的技术设备,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或部分返销对方,以抵偿因技术引进而支出的外汇。

②贸易补偿

是指用其它的产品或物资,而不是利用引进的技术或设备生产的产品来补偿引进费用的一种方式。

补偿贸易对双方皆有利,就买方而言,它可以不用或少用外汇就能引进技术或设备。同时,为保证产品质量,还可以促使卖方更加关心输出技术或设备的使用情况,通过产品返销,还能利用卖方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影响,为最终进入国际市场打好基础。对卖方而言,可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商品,它除了可收回设备投资外,还可获得足够的利润。可见,在目前我国外汇紧短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这种方式。

(3)许可证贸易

许可证贸易是一种商业性的技术转让。许可证指拥有某种权利的一方授权于另一方之意。在技术交易中,又称为“许可证贸易”。其实,并无“证”可言,而是输出方和输入方签订的一种技术转让合同。国际上通行的许可证贸易常有三种形式,即专利许可证贸易,技术许可证贸易,商标许可证贸易。

①专利许可证贸易

所谓专利,是指一国政府给予技术发明者的一种法定权益,以确保发明者在法定期限内享有该项新技术的独占权,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权。其二是指已取得专利权的技术发明的内容本身。专利实际上是一种工业产权。在限期内,任何人或单位都必须在取得专利占有者的同意,并支付一定费用后,方能使用。否则即为侵权,要负法律责任。购买专利,也就是购买法律上的这种独占权,而非具体的技术。因为专利发明者在申请专利时已公布了技术要点。卖方不承担保证买方实施该项专利的责任,也不负责提供比公开出版的专利说明中更多的资料和技术指导。所以,单纯购买专利,必须具备实施该专利所需的技术力量。否则,就不一定可取了。

在进行专利许可证贸易时,一定要弄清其技术水平,了解其保护期是否已过。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利的价值也将降低,掌握这些情况,对合理付费,防止上当受骗是很重要的。同时,还应注意,购买专利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有助于本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使所支费用与所得专利达到一种平衡。

②技术许可证贸易

技术许可证贸易,也称技术诀窍许可证贸易。这里所指的技术诀窍一般指不申请专利的专门知识,包括:一个企业所特有的秘密设计、工艺、配方,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经验和技能。技术许可证贸易就是技术诀窍的所有者将其转让他人,并允许被转让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该技术诀窍进行生产的交易形式。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诀窍生产出优质产品,并畅销获益时,是不会对外转让技术诀窍的,但有时为了防止技术诀窍老化,在不断进行更新,寻找开发费用,或因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产品滞销时,就可能将自己的技术诀窍转让他人,以使双方从中获利。

采用该方式时,必须注意:当以开发新产品为目的进行技术引进时,要充分考虑自己开发的可能性,将自行研究开发所需费用和时间与引进技术所需费用及所能消化的程度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是否引进的决策;其次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进行技术引进时,要把引进后实现老产品更新换代而获得的收益与引进费用进行比较,从而决定取舍,进行决策。

③商标许可证贸易

商标是某一企业在其经营的商品上所使用的一种标记。通过商标可以区别不同企业的产品,商标经申请注册后,可获得商标权,它也是工业产权的一种,受法律保护。商标许可证贸易是指商标拥有方根据受让方的条件而允许受让方使用其商标去制造和销售某种产品的合同或协议。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某些专利和技术诀窍的同时,常常购买某外国公司的商标,以便借助于该商标的声誉为自己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的销路,所以在技术引进中,签订技术诀窍和商标相结合的许可证贸易是比较普遍的。但是,购买商标,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即使自己的产品再好,也只不过是为出卖商标的厂商提高声誉,这不利于建立自己的信誉。因而,一旦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信誉,并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就应设法采用自己的商标。

④合作生产

合作生产是指两个国家的企业根据双方共同协议,分工合作生产一种产品。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输出方提供部分配件与引进方生产的部分配件共同装配成一种产品。二是由双方按协议规定的规格和数量,互相制造对方所需的零部件,互相交换,各自装配自己的产品。此外,还可以共同设计,共同研究,共同确定零部件的规格,生产后互相交换。

在合作生产过程中,一般由输出方向引进方提供设计图纸,制造工艺,检验标准,并通过对引进方的指导和培训传授技术诀窍。在整个执行过程中,输出方制造部分的比例逐渐缩小,引进方制造部分的比例逐渐增大,最后达到引进方能完全独立地制造出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这种方式,对输出方而言,可以减少出口设备的运费,关税等方面的限制,又可利用引进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竞争力。对引进方来说,可利用引进的先进技术,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制造能力和水平,增强自己的开发设计能力。因而,该方式也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⑤合资经营

这是目前引进技术、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常见做法。合资企业双方,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兴办企业,并通过共同的生产经营,按投资比例分配利润。其特点是: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其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二是在国外建立合营公司;三是同合资方在第三国联合经营项目。其中,第一种形式最理想,它既无需动用外汇现款,又可免除外债负担;还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打开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

2.技术引进的几个关键环节

技术引进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易。它的目的应该不只是为了获得某些现实的生产能力,也不只是为了引进某些自己还没有的新技术,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增强发展技术的能力,以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不从这个战略上考虑问题,那么就可能事与愿违。要知道购买技术要付出昂贵的代价,而且购买技术的费用也并非一次付清就一劳永逸了。各种零部件和专家咨询费还会不断增加,总费用将逐步膨胀,最严重的还将导致经济上和政治上对别国的依赖。可见,技术引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慎重行事,把握关键,成败皆系于此。

(1)技术选择

技术引进,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确定引进项目,如何选择技术的问题。技术选择得当,可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反之,会浪费投资,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技术选择是技术引进的一个首要环节。

技术选择不仅仅是生产工具、工艺和方法的选择,也不仅仅是单纯经济效益的比较,更不是简单地寻求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要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并满足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所以,引进的技术应该是:技术上先进,要比国内现有技术先进,具有较长的生命期,有发展前景;经济上合理,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上适宜,适合国情,便于消化、吸收,开发创新。

(2)可行性分析

技术引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技术引进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是研究技术引进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社会适宜性,投资可能性的一种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也是技术引进中的必要程序。

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对一个引进项目能否适用、成功,事先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技术的适用性,市场需要,以及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相关的原材料、能源、配套件、工艺协作、生产装配、交通运输、以及环境保护等各种条件,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和方案比较。并对投资来源,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计算和预测评价,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引进,以及怎样引进的决策。

可见,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目的,是要决定一个引进项目该不该上,能不能上的问题,而且要通过多方案的分析比较,选择花钱最少,风险最小,技术经济效果最好的方案。目前,可行性分析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理论基础和实用效果的科学方法,是技术引进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一个技术引进项目,若未认真地做可行性研究,摸不清国外的情况,则可能被外商钻空子。现在许多企业盲目与外商合资办企业,听任外商一方的建议,使用外商提供的设备。这些设备很多是国外70~80年代被淘汰下来的旧设备,由于国内企业没有事先进行科学的分析,使我国浪费了大量的外汇,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国内企业应以为鉴。

作为一个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必须做到:

①能作为评价和决策是否引进和怎样引进的依据。

②能作为向上级部门申请审批的依据。

③能作为对外联系、询价,谈判和签约的依据。

④能作为考核和验证技术经济效果的客观依据。

当然,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内容的多少,范围的大小,研究的重点等等都可因项目而异。

(3)交易与谈判

一项技术贸易,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磋商,才能使双方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共识,签订合同,进行交易。

由于技术贸易谈判比一般贸易谈判要复杂,所以,为了保证谈判的成功

①要做好谈判前的准备工作

整个磋商过程往往都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谈判内容一般包括技术和商务两个方面,无疑,双方都会希望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要求,所以,谈判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从情报、谈判班子、方案、商务和法律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备,以争取主动。谈判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情报准备:谈判之前,先要搜集国外有关技术的性能、使用效果、寿命以及商务情况,并加以整理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组织班子:谈判要有一个精悍的小组,包括技术、商务和法律三方面的人员,这是谈判成功的关键因素。

拟订谈判方案:技术引进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之后,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目标和问题都大体清楚,引进方可据此确定谈判方案,包括总体设想、谈判策略、时间、地点及具体步骤等。

商务准备:主要是进行成本核算和利润估算,以确定可以接受的最高支付金额和争取的最低价格。

法律准备:技术引进合同的各项条款,均应按双方法律观点明确规定下来,以免日后因解释上出现分岐而产生纠纷,或造成对己不利的局面。

②要讲究谈判技巧

实际上,谈判双方都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达成协议,所以,首先要创造一种友好协商,互相信任的谈判气氛。

一般可先由输出方介绍其生产、技术、销售等概略情况,以及输出技术的特点、关键,主要性能参数等详细情况,使引进方充分了解对方水平,判断技术上的可能性。然后,再逐项洽谈交易条件,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后洽谈价格及支付条件。

同时,作为引进方还必须重点考虑:

a.技术条款,对方提供的技术内容,技术验收,技术服务,以及技术保证等能否符合引进方的目标和要求;

b.有无不合理的,或限制性条款;

c.争取合理公道的价格。

当然,在谈判过程中,还要讲究灵活性,要求舍小求大,并通过“货比三家”,软硬兼施等策略,造成一种竞争局面,以争取主动,选择自己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4)消化、投产和创新

技术引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一种实现生产力的手段,而是要在引进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有利于促进自我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引进技术后,还必须要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对引进技术资料的翻译、整理、消化和管理;另一方面还要组织人员出国培训,或接受外国专家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在自我消化的基础上,再结合投产后的实际运行状况,不断总结、改进,实现本国现代化。

3.技术引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技术引进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绝对不能轻视,前几年有的企业缺乏经验和必要的知识,在和外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吃了不少亏,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对以下问题要特别注意:

(1)首先应该把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区分开来

引进技术在国际上属于许可证贸易这个范围。许可证贸易的内容包括买技术专利、卖制造技术和商品的商标。通过引进技术,可以提高本国制造设备的能力和水平。而进口设备是买生产和使用的手段,并不解决该项设备的制造技术问题。所以,设备进口再多,也不能提高我国的制造能力;相反,还会产生打击民族工业的副作用。所以,区分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这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进口设备根据习惯的分类法也算引进技术的一种方式,但严格地说它是引进生产能力,不是真正引进技术。

(2)注意买技术专利和买制造技术的区别

技术专利是指对发明创造的一种法律保护,是一种工业产权。在执行专利保护制度的国家当中,别人要使用该项技术,就要向专利的持有者交付专利权使用费,否则就是侵犯专利权。如果他这个发明在另外的国家也取得了专利权,另外国家的企业要采用同样的技术,不管你是独立研制出来的,或是偷学来的,也要向专利的持有者交专利使用费。因此,一般地说,买专利,就是买一个权利,它并不包括专有的制造技术。专利资料是公开的,不买专利,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得到公开发表的专利资料。但是在专利资料中,一般不会有真正的技术秘密。

专利制度是国际保护专利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之间以及这些国家内部的企业之间处理工业产权时的一种方式。所以专利是法律上的名词。它既有地区性,又有时间性。受专利保护的期限,各个国家不相同,有5年的,有10年的,有15年的。过了这个期限,就不再受保护。从地区性看,如果不参加专利权公约的国家,是不受这个条约的约束的。我们过去因为缺乏有关知识,有时主动去问人家有什么专利,交了钱,得到的是一些公开发表过的专利资料。我们需要引进的是专有技术,是真正的技术诀窍,这些东西,不花钱是得不到的。当然也不能对所有的专利都不承认,因为有些专有技术也是申请专利的。如果引进该项技术,也需要处理与专利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当涉及到有外销的产品或者技术出口的时候,出口的那个地区或者国家,已经接受有关专利的申请,它就有义务保护专利持有者的权利。专利持有者如果一旦发现我们使用了他的专利,就会去告我们,使我国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一点,我们已有经验教训。现在我国已成为加入国际保护专利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情况和过去有了不同。对于在我国申请并经批准的专利,我国政府承担了保护的责任。在对外的经济技术交往中,更要注意学习专利保护的有关知识。

(3)在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时,要注意采取对我国有利的方式

如在进口设备的同时,引进制造技术。一般来说,这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同意,花钱也比较少。有时,你购买他一批产品,他的专有技术可以白白地送给你。你如果单独提出要买他的技术诀窍,他提出的要价比购买一批产品的钱还多。北京分析仪器厂,就得到过这样的好处。他们购买了100套关键的部件,免费带进了联邦德国墨黑克公司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制造技术。如果单独提出要买他的这项技术,德国方面报价140万美元,而购买100套部件加上免费送给的制造技术的最初报价为145万美元,因为购买了部件,这个技术就没有花钱,而购买部件的钱,还没有单购买技术的钱多。当然,这是一种极端典型的例子。但这个例子反映出带有一般性的道理,就是资本家急于推销产品。由于竞争,资本家可以给予不少的优惠条件,而对于单独地购买技术,他就容易存在戒心,怕树立跟自己竞争的对手。所以,在进口必要的设备时,同时引进技术;采用技、贸结合的方式,最容易获得技术,花钱也最少。又如对于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等方式,要注意不要损害我们传统产品的出口能力。另外,还要尽量地把利用外资和进口设备引进技术结合起来。引进技术与利用外资,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直接用现汇来引进技术,或者进口设备,与利用外资就根本没有关系。但是我们的建设资金紧张,凡是能够为我所用的资金,只要于我有利,我们都应该加以利用。资本家出于竞争的需要,可以在资金的利用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如延期付款、长期贷款、低息贷款、设备租赁等等方式,特别是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为了支持本国产品的出口,专门设立了政府对外贷款。这类贷款的利率比较低,一般是2%~3%,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但是一般都限定用处,只能用于从贷款的国家进口设备。总之,我们在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时候,如果能够灵活地和利用外资结合起来,而不是各搞一套,不是向甲方借钱,到乙方购买,这样就能够争取一些优惠的条件。

4.技术引进的规划和管理

根据国内外在引进技术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我国四十年来的经验,为了使技术引进能真正起到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避免不应有的消极作用,在技术引进的规划和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引进,要和国民经济发展总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总的要求,确定引进的方向、重点和步骤,否则,花了钱,引进的先进东西,反而成了包袱。我们在建国初期,根据我国工业基础极端落后的状况,引进和进口的主要项目是为奠定工业化基础所必须的一些重工业,这是必要的。但是前几年我国的重工业已经相对过重,主要进口的还是重工业的成套设备。我国的能源紧张,石油短缺,但进口的化工装置仍以重油为原料。这都进一步加剧了已经存在的不平衡状况,加重了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所以,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一定要和国民经济的整体部署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我国的经济建设,走的是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道路,技术引进就要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结合起来,要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技术引进的规划,必须和行业的技术改造规划相结合,而且要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和装备政策。要从本行业的薄弱环节着手,找出国内外的技术差距,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分步骤地引进。如机械电子行业的技术引进,要以产品为头、节能为重点,突出基础件、元器件和量大面广的节能设备;原材料工业的技术引进,要特别注意工艺革新、综合利用和降低消耗的要求。

(2)引进技术,特别是进口设备,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平衡,控制总的规模

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外汇收支的平衡,一般认为外债的限度,以本年应付的利息,不超过当年出口外汇收入的20%--25%,否则就容易出现无力偿还的局面。所以应该优先引进能够创汇的技术。②外资与内资的平衡,根据建设银行的计算,每进口1美元的设备,国内配套工程,不包括外部的配套工程,需要6.6元人民币。如果成套设备进口,国内配套投资少一点,1美元需3-4元人民币。总之,进口设备需要国内投资配套。一度出现过的,认为利用外资可以和国内财政脱钩的想法是做不到的。③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必须和国内物资以及其它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平衡。平衡物资不仅要考虑进口项目以及配套工程在建设中需要的物资,而且还必须包括项目投产以后需要的物资和其他条件,如运输条件等等。不然项目建成后也无法投产或者无法正常运转。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有深刻体会,要使进口设备转动一下并不很难,真正困难的是使设备连续不断地、满负荷地运转,并且达到原定的技术经济指标。

(3)要逐步过渡到真正以引进技术为主的轨道上来

引进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的制造能力,因此,技术引进必须逐步过渡到真正以引进技术为主的轨道上来。建国初期,根据我国工业基础极端落后的情况,大规模地进口一些国外设备,这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规模进口成套设备,很容易造成以下恶果:①大量重复的进口,花掉大量外汇,而制造技术仍然没有提高。②大量进口成套设备,对于设备今后的正常运转,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最突出的问题是维修备件必然要继续依赖外国,继续花费大量的外汇。③大量进口成套设备,排挤和打击了我国的机械工业。

大量进口成套设备的危害是十分明显的,今后主要应该引进技术和进口自己不能制造的单机、关键设备,不要都搞成套设备进口,不要重复引进,不要只进口设备,不引进技术。当然,我们强调以引进技术为主,并不绝对排斥进口成套设备的可能性,但是应该严格加以控制,并且在确有必要的条件下,要提高国内设备的成交比例。

(4)要在积极引进属于国际上先进技术的同时,注意引进我国还不掌握的适宜技术

我们在每一项建设活动中,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水平的技术,这要看到它可能带来的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看到,任何一项先进技术的应用,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先进技术可能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更需要有一系列条件的配合。没有这种配合,先进技术可能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谓适宜技术,是指在某一国家的现实条件下,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最大实际利益的技术。它既可以是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也可以是中间技术或初级技术。一般讲,任何一个国家,适宜技术都包括三个不同的部分,只是不同的国家,这三种技术所占的比重不同。而且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不同类型的技术,究竟哪一种更先进一些,有时也是无法比较的。如为开发新能源,就很难说潮汐发电、地热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究竟哪一个更先进,这要看具体条件。

适宜技术,在国外首先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提出来的,它是在寻找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点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精神也同样适用于发达国家。前两年,欧、美、日都已有上百个研究中心,专门研究怎样推行适宜技术的问题。特别是日本,它奉行双重结构的技术政策。在重化工行业中,它鼓励采用最新技术,对于进口新式的机床,有一段时间,日本政府给予补贴;在日本的商店中,几个店员为一个顾客服务,与美国的超级市场无人售货相比,它的劳动生产率,它的装备水平,都是十分低的。但是从保护劳动就业,保持社会安定考虑,他们认为这是必要的。所以,不一定先进技术就是适宜技术,而是要看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5)要注意做好引进技术的学习、消化、推广和创新工作

把先进技术引进来,这仅仅是起点,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先进技术的消化、推广、创新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这样,才能后来居上。从国际上看,日本的不少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世纪的重大发明日本没有一项,但他引进以后的消化、推广、创新工作做得好,不仅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还形成了新的技术体系,向外输出。日本钢铁工业的六大技术(氧气吹顶、吹重油技术、高温高压、熔钢脱氧、连续铸钢、带钢轧制),就是从国外引进300多项新技术,经过消化、创新而形成的,后来又向很多国家输出,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日本花一块钱引进技术,需要花3块钱去研究消化它,日本国内科研费的1/3用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和改进上,围绕引进技术,他们组织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体制,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注意。

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把引进技术的重点转向引进后的消化、推广和创新上,我们才能够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否则永远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总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赶超先进国家的必经之路,闭关锁国的政策必然导致更大的落后。我们要提高技术交流的本领,洋为中用,促进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