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水平的最优规划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理财手册上》第427页(2505字)

企业生产的任何一种产品,在制造之前,总是规定了一定的质量标准。为了使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所耗费的各种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就叫做质量成本。

1.质量成本的构成

(1)预防成本:指为达到质量标准,预防出现不良品而支出的费用。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费用、工序控制费用、教育培训费、搜集和分析质量资料费质量改进计划执行费用等。

(2)鉴定成本:指评价产品质量而支出的费用。包括材料检验费和试验费、在产品检验和试验费,产成品检验和鉴定费、仪表检验费、工序检验费、质量审核费、试验设备使用费等。

(3)质量损失成本;指在进料后,制造过程中,以及生产以后,因不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发生的各项损失费用。包括:内部事故成本——如废品损失费、复检费、返修费、处理费、停工损失费等;外部事故成本——如退货损失费、保修费、产品“三包”损失折价损失费等。

2.质量成本与质量水平的关系

质量水平与质量成本是矛盾的。

(1)质量低会损失成本加大增加质量成本。

(2)超过一定限度的预防成本加大质量也会不恰当地增加质量成本。

以上两点的原因就是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是不同的。

A.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是为了防止和控制不良品的发生而支出的费用,支出越多,质量水平就越高,不良品率就越低。所以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与质量水平呈同方向变化。

B.损失成本与质量水平呈反比关系。不良品率越高,质量水平越低,则损失成本就越大。

C.鉴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是稳定的。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二者呈反比关系。一般来说,预防成本高→损失成本就低;预防成本低→损失成本就高。

质量成本与质量水平的关系如下图:

①随着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增加,损失成本是下降的。二者呈反比关系。

②质量成本总额为二者之和,随二者关系的变化,质量成本总额呈倒抛物线状。有最低点。

③质量成本的最低点即为对产品质量水平的最佳规划。也是质量成本预测的主要目标。

3.质量水平与质量成本的最佳组合

价廉物美的产品,要求质量成本效益越大越好。质量提高,企业从中得到好处,说明质量成本有效益。质量提高,利润下降,效益差。所以二者要做到最佳组合。

控制质量水平与质量成本最佳组合的目的在于把握好质量等级与质量成本的最经济、最合算的平衡性。产品质量水平、产品成本、产品销售价格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1)随产品等级水平的增加,产品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呈上升趋势;

(2)随产品等级水平的增加,按优质优价的原则,产品销售价格相应也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受购买力的影响,这种上升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持平。

(3)不同等级质量的产品所获得经济效益(质量效益)应该取决于各等级质量产品的收入与成本之差,即a1-a,b1-b,c1-c,d1-d,或二者之比即,其值越大,给企业带来的质量效益也就越大。

例如,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共生产A、B、D三个等级,有关资料预算如下:

评价:(d1-d)<(a1-a)<(b1-b)

B等级产品的市场效应相对于A、D来说是最好的。

值得说明的有以下几点:

(1)有的经营者认为,产品质量是一分钱一分货,产品质量高,投入大,销售价格档次也高,若消费者对其质量心明眼亮,认得清楚,这故然无争议;但要防止盲目追求“优质”而不惜代价的作法。

(2)有的经营者生产低质产品,却利用种种手段,进行欺骗宣传,使价格与品质严重不符,以谋取高利或暴利,使消费者大受其害。这是广大消费者所深恶痛绝的。

(3)不同等级质量的产品,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档次,企业对某种产品的生产,其等级品质的确立应有所安排。

一般而言,若该种产品的某一等级十分畅销,那么,就应以该等级产品生产为主,其它等级中尽管质量与成本效益很好,但若无市场效应,只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若该种产品的各等级的市场效应都差不多,应把成本、质量匹配好的等级产品作为工作重点,尽量多安排这一等级产品的生产,而其它等级产品也不可偏废,毕竟还是有利可图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