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27页(3778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是以腹胀、呕吐、便血为特征的急性消化道疾患,多发生在生后10天以内,以早产儿和小样儿多见,病死率较高。中医学对本病无系统论述,根据其症状可归为“呕吐”、“便血”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缺氧、饮食及感染有关,导致小肠、结肠广泛性坏死。

中医学认为新生儿脾常不足,乳食不当或感受外邪,易伤及脾胃,运化传导失司,肠络损伤而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多系早产儿或小样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有缺氧、窒息、交换输血、红细胞增多症、肠道感染及败血症等病史。

二、临床表现

1.早期为非特异性症状,如反应差、嗜睡、拒食、体温不稳、轻度腹胀、大便次数增多。

2.主要特征:腹胀、呕吐、腹泻、便血和感染中毒症状。

(1)腹胀:常为首发症状,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呕吐:呕吐物带胆汁或咖啡样物。

(3)便血:轻者仅为便潜血阳性,重者为果酱样或鲜血便。

(4)重者病情进展快,很快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凉,休克,酸中毒。

(5)甚者呼吸衰竭,DIC、败血症、肠穿孔而死亡。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腹部X线检查:以小肠扩张为主,伴多个细小液平面;肠壁囊样积气;门静脉积气,呈树枝样充气影,从肝门向周围伸展;肠壁僵硬,位置固定;肠穿孔时有气腹,腹腔积液。

2.便潜血试验阳性。

3.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升高或减低。

4.粪便和血培养可阳性,以杆菌多见。

〔鉴别诊断〕

1.新生儿坏死性肠炎早期需与婴儿腹泻鉴别,后者一般情况好,腹胀轻,粪便很少带血,不出现腹膜炎症状。

2.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合并肠炎时也可出现腹泻,并出现功能性低位肠梗阻表现,但粪便带血很少,X线腹部平片可见小肠气液面分布较均匀,有时可见扩大的结肠段,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但在高度怀疑坏死性小肠炎时禁用诊断性钡剂灌肠,以防造成结肠穿孔。

3.肠套叠也有血便,但早期腹部柔软,无腹膜炎体征,可触及包块。

〔中医辨证分型重点〕

一、脾胃不和

脘腹胀满,不欲吮乳,呕吐,大便稀薄,有少量血液,精神萎靡,舌质淡红,苔白,指纹青滞。

二、胃肠瘀滞

腹胀明显,膨隆发亮,呕吐腹泻,便血量多,甚至呕血,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萎靡或烦躁,舌质红,苔黄,指纹红赤。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使胃肠道得以休息。禁食时间一般需要2周,如过早恢复饮食易导致复发可能。进食指征为腹胀消失,大便潜血阳性,X线肠壁气囊肿消失72小时后,可先进少量糖水,观察腹部情况无变化时,逐步由小量开始进奶。

2.禁食期间应采取静脉高营养,以维持营养和提高免疫功能。

3.抗生素应用:氨苄西林、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静脉滴入,如疑为厌氧菌感染可用甲硝唑(灭滴灵)。

二、中医分型治疗

1.脾胃不和

治法:理气和中,行滞消积。

方药:木香顺气丸。

木香、青皮、陈皮、制半夏各3g 白芨、川朴、苍术、地榆、焦山楂各6g 砂仁1.5g

加减:呕吐甚者加吴茱萸、丁香;便血甚者加槐花。

2.胃肠瘀滞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止血。

方药:木香槟榔丸。

槟榔、枳壳、地榆炭、侧柏炭、仙鹤草各6g 木香、青皮、陈皮、制半夏、黄柏、黄连各3g 大黄(后下)2g 白芨6g

加减:发热加蒲公英、败酱草;腹胀加川楝子;包块加三棱、莪术。

三、对症治疗

1.结合血清钾、钠、氯、HCO3监测结果以及胃肠减压与腹泻丢失量,纠正脱水和酸中毒。

2.抗休克应输血或血浆。出现休克可用多巴胺、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扩容。

3.中毒性休克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超过3~5天。

四、手术指征

1.非手术疗法效果不明显,病情恶化者(呼吸情况恶化,持续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

2.腹壁红肿出现蜂窝组织炎。

3.X线平片见到固定的肠袢、腹壁触及有压痛的肿块。

4.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5.腹腔内有游离气体。

6.腹腔穿刺液为棕色或棕褐色,涂片可找至革兰氏阴性杆菌。

五、手术治疗

手术时应尽可能保持回音瓣及回肠末端,切除肠段>70%者,有导致严重营养障碍之虑。病变广泛做回肠造瘘者应注意水电解质代谢平衡的维持,并尽可能早日造瘘。

六、其他疗法

1.大黄粉敷脐:大黄粉3g,以醋调成糊状,敷脐,每日1次,每次12小时,2日为1疗程。

2.云南白药灌肠:云南白药3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用3日。

七、中成药

槐花止血丸:每次0.2g,每日3次,适用于大便血多者。

八、单方验方

1.荆槐散:荆芥10g,槐花15g,共炒至色黑,研为细末,每次0.2g,每日3次,用于便血者。

2.藕节煎:藕节5g,人参、蜂蜜各2g,水煎浓缩至10ml,每次2ml,每日4次,适用于便血。

3.清肠解毒汤:川军6g,当归6g,败酱草6g,白芍6g,玄明粉6g,桃仁5g,丹皮5g,红藤5g,地榆5g,枳实10g。水煎(川军后下,玄明粉冲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

4.白芨粉:每次0.2g,每日3次冲服。用于便血量多者。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白芨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其原理是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