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351页(6376字)
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群异常放电导致的阵发性脑功能障碍,以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痫证”范畴,俗称“羊痫风”。
〔病因病机〕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因为脑部器质性病变,或由于代谢紊乱,或中毒性疾病引起的,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癫痫。原因不明或有遗传因素的病例称为原发性癫痫。高热、惊厥与癫痫关系密切。临床上多见原发性癫痫。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有先天元阴不足、胎中受惊、痰阻窍道、血滞心窍以及惊后成痫等导致风痰上涌,内乱神明,外闭经络所致。病位在心、肝、脾、肾,以脏腑亏损为本,以风(肝风)、火(心肝之火)、痰、瘀为标。发作期多见标实,缓解期多见本虚。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如有无颅脑损伤病史和窒息、感染、中毒等病史,有无遗传病史。
二、临床表现
1.大发作:以学龄儿童多见。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出现面部及全身肌肉强直,头向后仰,两眼上翻,呼吸暂停,发绀,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数秒后转入阵挛期,出现面部及四肢阵发性痉挛性抽搐,可伴二便失禁,1~5分钟之后发作停止,意识混乱转入嗜睡。醒后可诉头痛、乏力等。脑电图呈双侧性棘慢波。
2.小发作(失神):突然发生短暂意识丧失,两眼凝视,姿势固定,语言动作中断,唤之不应,手中持物可脱落,历时2~10秒意识恢复,对发作不能记忆。每天十至数十次频繁发作。脑电图呈阵发性弥漫性同步棘慢波3次/秒。
3.小运动发作
(1)肌阵挛发作:表现为某肌或肌群突然收缩,可见于面、躯干或某肢体突然抽动或屈或伸,无意识障碍,多见婴幼儿。
(2)无动性发作:突然发生一过性肌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姿势,发作维持1~3秒。如站立时表现为突然低头,两臂轻微外展,手指伸开,手臂下垂,屈膝,跌倒。
(3)不典型失神:表现片刻发呆,两眼发直,动作停止,有周期性发作倾向。
脑电图呈两侧不对称的非典型棘慢波,2~2.5次/秒。
(4)婴儿痉挛症:是婴儿期特有的最严重的一种肌阵挛发作。发作时短暂的意识丧失,全身大肌肉突然痉挛,表现为点头弯腰,上肢伸前然后屈曲内收,下肢屈曲至腹部,握拳发作。常常成串地发作。常随发病而有明显智力及发育迟缓。发作多见于刚入睡或觉醒后。脑电图呈特有的典型高峰节律紊乱。
(5)精神运动性发作:又称颞叶癫痫,发作时有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等方面症状。先兆期可出现恐惧、幻觉、出汗、腹痛等。发作期:
①精神意识改变:表现为意识丧失或朦胧状态,活动停止,思维记忆混乱,不认得父母及环境,有攻击行为;有感情变化,如狂怒奔跑、咬人、打人、恐惧及与年龄不符的幼稚人格改变。
②运动改变:有一系列目的性不明、不恰当的离奇的重复刻板运动,如摸索、耸肩、转圈、寻找、奔跑、吸吮、咀嚼、吞咽等。血管及内脏运动改变可表现为流涎、面色苍白或潮红、出汗等。
③感觉改变:可有肢体麻木或针扎感、咽部阻塞感、听视觉异常。
脑电图呈一侧或两侧颞叶棘波、棘慢波或阵发性慢波。
(6)限局性发作:发作起于面部、上肢或下肢,然后波及身体一侧,发作时可无意识丧失。严重或反复发作之后,可出现一过性肢体瘫痪或伴失语,数小时或数日后渐渐恢复。若限局性发作的癫痫灶的异常放电由一侧扩散到对侧则成大发作的表现。脑电图呈局限性异常,某一导联上出现棘波、慢波或棘慢波。
(7)植物神经性发作:又称内脏型癫痫、间脑型癫痫。是指以植物神经症状为主,一般不伴躯体的抽动。如以头痛发作为主者称“头痛型癫痫”;以腹痛发作为主者称“腹型癫痫”;以呕吐发作为主者称“再发性呕吐”。发作时一般无前驱症状,突然或逐渐出现某种植物神经症状。发作时意识障碍轻重不等,可为朦胧、嗜睡、意识丧失等,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后嗜睡,醒后如常。发作频率一周数次或数月一次。植物神经性发作在各型癫痫发作中少见,最后确诊尚需慎重排除其他内、外科疾患。脑电图呈癫痫波形。
三、实验室检查
脑电图有助于癫痫的诊断,但脑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癫痫。表现为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高幅阵发性慢波等。必要时应做脑脊液检查,血钙、血磷、血钠、血糖、血苯丙氨酸等测定,或头颅X线片、脑超声波、气脑、脑血管造影、脑扫描等以助诊断。
〔鉴别诊断〕
1.晕厥:跌倒后无抽搐,平卧后即改善,起病及恢复较缓慢。
2.癔病:发病前常有明显精神因素,发作过程无机体损伤,无抽搐,常紧闭双眼,面色如常,神志不丧失,暗示疗法有效。
3.严重呼吸屏息发作:婴幼儿剧哭呼吸屏息后发生青紫,甚至抽搐。脑电图正常。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发作期
1.风痫:突然昏仆,两目上视或斜视,颈项强直,手指抽动屈伸如数物状,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2.痰痫:发作时痰涎壅盛,喉间痰鸣,口吐痰沫,瞪目失神,犹如痴呆,局部或全身抽搐或抽搐不明显。平素口粘多痰,舌苔腻,脉滑。
3.惊痫:发作前惊惕不安,发作时吐舌惊叫急啼,面色时红时白,惊恐如人将捕之状,手足搐动,大便青绿粘稠,舌淡苔白,脉弦滑。
4.瘀血痫:有外伤史或产伤史,发作时头晕昏仆,肢体抽搐,形体消瘦,肌肤枯燥色暗,面色泛青,大便干结,舌质暗紫,舌苔白,脉涩。
二、间歇期
1.脾虚痰蕴:癫痫日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时作,痰多泛恶,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
2.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双目干涩,腰膝酸软,失眠健忘,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一、病因治疗
有代谢、内分泌紊乱者要采取适当措施,有限局性脑病灶者,如脑肿瘤、脓肿、血肿等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中医分型治疗
1.发作期
(1)风痫
治法:熄风定痫。
方药:定痫丸加减。
天麻 钩藤 僵蚕 石菖蒲 远志 川贝 胆南星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丹参
加减:心火偏旺,烦躁不安加黄连、竹叶;肝火偏旺头痛者加龙胆草、菊花;抽搐频繁加羚羊角、蜈蚣、全蝎。
(2)痰痫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胆南星 石菖蒲 枳实 竹茹 钩藤 僵蚕
加减:抽搐频加全蝎、蜈蚣;失神加朱砂、茯神、琥珀粉(另包);纳呆腹胀加神曲、莱菔子。
(3)惊痫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镇惊丸加减。
茯神 远志 石菖蒲 枣仁 胆南星 天竺黄 珍珠 朱砂 钩藤
加减:抽搐重者加全蝎、蜈蚣;心神不安加磁石、琥珀;心火偏旺,烦躁啼哭加黄连。
(4)瘀血痫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活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地龙 僵蚕 全蝎 葱白
加减:血瘀重加当归、丹参;抽搐重加全蝎。
2.间歇期
(1)脾虚痰蕴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党参 白术 石菖蒲 远志 天麻 钩藤
加减:大便稀薄加山药、扁豆;眩晕舌淡加黄芪、龙眼肉、红枣。
(2)肝肾阴虚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熟地 山药 山萸 枸杞子 当归 党参 牡蛎 鳖甲 钩藤 僵蚕 炙甘草
加减:有痰加川贝、天竺黄;心神不安加朱砂。
三、抗癫痫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
(1)早治,一般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抽搐发作后即开始用药。
(2)根据发作类型选择有效药物,由一种药物开始,由小剂量开始。
(3)疗程要长,规律服药。发作停止后维持服药2至4年,减量过程约需半年至1年。
(4)测定血药浓度,调整剂量,预防毒性反应。
2.常用药物选择,见表9。
表9 常用药物选择
3.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是持续性脑节律紊乱引起的临床长时间的反复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发作间歇意识不恢复,多为大发作性持续状态,脑损伤严重。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时处理脑水肿,酌情补液,对症抗感染,纠正代谢紊乱等。
(2)立即应用抗惊厥药物,首选安定,静注剂量0.25~0.5mg/kg,注速<1mg/min,每次极量10mg,婴儿极量5mg,必要时15~20分钟后重复。副作用有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后继给苯巴比妥,每4~6小时1次,控制后改用半量维持,最后停药。
其他可选用苯妥英钠、氯硝西泮、副醛、水合氯酫等。可根据药物代谢特点选择几种止惊厥药物交替使用,组成麻醉环。
四、中成药
1.医痫丸:每服1.5~3g,每日服2次。
2.镇痫片:每次3~4片,每日3次。
3.朱砂安神丸:每次1.5~3g,日2次。
五、单方验方
1.石菖蒲干品9g,水煎成30ml,每次10ml,每日3次。可用于大发作。
2.牵牛子研粉,加等量蜂蜜为丸,每丸重6g(含牵牛粉3g),12岁以下每日服1~2次,每次服1/3~1/2丸。适用于痰痫。
3.代白散:代赭石、白胡椒,按1∶2配方共为细末。小儿0.5~1g,每日3次,白萝卜汤送下。适用于惊痫。
4.全蝎、蜈蚣等份研末,每次1.5g,日2次服,适用于风痫。
六、针灸疗法
1.体针:发作期取人中、百会、合谷、太冲、内关等穴,间歇期取本神、身柱、腰俞、鸠尾、丰隆、行间、长强、脾俞、肾俞、神门、阳陵泉、太溪、足三里等。
2.耳针:发作时选脑、心等穴,间歇期选脑、神门、心、肝、胃、皮质下、枕等穴。
3.头针:根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找到异常放电的“兴奋灶”来确定针刺部位和区域,采取头针手法。
〔现代研究〕
本病证情复杂,治疗研究内容也较多,从辨证论治上来看,有从标本缓急着手的,如发作期治标为主,首在祛痰,间歇期以治本为主,益气调元。也有从阴阳论治,从风痰论治,从痰瘀论治等。常应用一些具有抗惊厥药理作用的药物,如天麻,对豚鼠实验性癫痫病有效,钩藤乙醇提出物可预防豚鼠实验性癫痫的发作,蝉蜕能降低反射反应和横纹肌紧张度,石菖蒲有中枢镇静及抗惊厥作用等。其他如羚羊角、代赭石、地龙、白僵蚕、全蝎、蜈蚣、白胡椒、青阳参等也有抗惊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