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505页(3161字)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最后结痂。本病中医学亦称“水痘”,也称“水花”、“水疮”。
〔病因病机〕
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呼吸道内繁殖,然后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的疱疹和偶见的内脏损害。
中医学认为水痘邪毒借外感之机,经口鼻入侵,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发病,其病在肺脾两经。
〔西医诊断标准〕
2~3周前曾与水痘患儿或患带状疱疹者接触。
一、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有轻度发热,咳嗽,继则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以躯干为多,四肢少见。水疱疹特点为表浅,壁薄,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经1~2天后中心干枯,红晕消失结痂,约1周痂皮脱落,不留痕迹。同一部位有不同阶段皮疹。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分类正常。
2.疱疹刮片检查:新出疱疹刮片瑞氏染色找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血清抗体检测:常用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检测抗体,也可用固相免疫试验检测。
4.病毒分离:取疱疹液接种于人胚纤维母细胞或人胚羊膜细胞培养,分离出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鉴别诊断〕
1.脓疱病:多见于夏秋季,好发于鼻唇周围和肢体暴露部位,初为红色斑疹,继之可成脓疱,以后结痂,呈离心性分布,经搔抓可播散。
2.手足口病:夏季多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发病先有口痛、厌食、低热,口腔粘膜出现小疱或溃疡,手足出现疱疹,数量较少,2~3天后吸收,不结痂,不留痕迹。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风热夹湿
发热轻微或无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疹点较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形如露珠,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头面四肢较少,皮疹瘙痒,舌苔白,脉浮数。
二、邪热炽盛
壮热口渴,烦躁不安,面红目赤,痘大而密,根盘红晕较显着,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口、咽、眼亦出,疱疹溃破,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糙而干。
〔治疗〕
本病传染性强,应加强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为止。
一、一般疗法
发热者卧床休息,予足够水分和易消化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
二、对症治疗
1.止痒:可用5%碳酸氢钠或0.25%炉甘石洗剂涂肤以止痒。
2.并发症的治疗:如并发肺炎、脑炎予对症治疗。
3.有继发细菌性感染时,及早应用敏感的抗菌素。
三、抗病毒治疗
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可用阿糖腺苷每日5~10mg/kg静滴,或无环鸟苷5~10mg/kg,5~7天。
四、中医分型治疗
1.风热夹湿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渗湿。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 连翘 野菊花 牛蒡子 薏苡仁 蝉衣 桔梗 薄荷 生甘草
加减:瘙痒加蝉衣、地肤子;咽痛加马勃、土牛膝根
2.邪热炽盛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祛湿。
方药:清营汤加减。
生地 竹叶心 赤芍 丹皮 玄参 金银花 连翘 甘草
加减:口渴汗多加石膏、知母;龈肿口疮疱浆欠清者,加黄连,紫花地丁。
五、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板蓝根冲剂:用于风热夹湿
(2)银翘解毒片:用于风热夹湿。
(3)抗感解毒冲剂:用于风热夹湿。
2.药物外治
(1)忍冬藤、蒲公英、车前子各15g,煎水外洗,每日2次,用于风热夹湿
(2)苦参30g,芒硝30g,煎水外洗,用于皮肤瘙痒。
(3)青黛粉、生牡蛎粉、滑石粉外涂,促进皮疹干燥结痂。
3.单方验方
(1)银花10g,芦根30g,生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用于风热夹湿。
(2)野菊花、紫草各10g,生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用于邪热炽盛。
〔预防〕
易感者接触病人4日内,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接触后72小时内可肌注带状疱疹高价免疫球蛋白0.1ml/kg,可减轻症状,降低发病率。可用于控制和预防托幼机构中水痘的暴发流行。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菊花水浸剂、煎剂及挥发油均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连翘挥发油对病毒具有显着而稳定的抑制作用。甘草甜素能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除了对病毒的直接作用外,还与诱发干扰素、增加NK细胞活性有一定关系。黄连和黄连素有明显抗菌、抗病毒、抗原虫作用。黄连素能提高白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机能。滑石有抑菌作用,外用于皮肤、粘膜可防止外来刺激,同时吸收分泌液,促进干燥结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