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梗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362页(4437字)

因幽门管道狭窄,胃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病征,称为幽门梗阻,引起幽门梗阻的原因很多,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其中之一。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者约占5%~10%,其中80%以上由十二指肠溃疡引起。本病特点是上腹膨胀伴阵发性疼痛,呕吐胃内容物,吐后腹痛减轻,胃内有振水音。属中医“呕吐”、“反胃”、“停饮”、“积聚”之范畴。

〔病因病理〕

溃疡导致幽门梗阻的原因有三种:

1.溃疡活动期,幽门括约肌发生反射性痉挛,其梗阻为间歇性。

2.近幽门处溃疡活动期,溃疡周围组织炎性充血、水肿,可使幽门发生暂时性狭窄但炎症水肿消退后梗阻即可缓解。

3.幽门附近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有过多的疤痕形成,致使幽门发生永久性的疤痕狭窄。此种情况为慢性溃疡之并发症,绝对需要手术治疗。

疤痕性幽门梗阻是逐渐由部分变为完全。初时,胃壁因代偿而肥厚,久之则胃壁松弛而明显扩张,胃内容物滞留愈加严重,胃粘膜炎症亦愈显着,从而加重了幽门的痉挛和狭窄程度,最终导致完全性硬阻。

幽门高度梗阻后,食物与胃液不能进入小肠,反而呕出体外。同时,病人为了减轻症状而限制食物和水分的摄入,结果造成脱水和营养不良。胃液中氯化物因呕吐而丧失,就会造成碱中毒。由于脱水而尿量减少,尿素氮升高,出现氮质血症。

中医认为,本证多由过食生冷或饥饱失常、脾阳不振或忧思伤脾、中焦虚寒,致使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清阳不升,浊气不降,寒浊中阻,聚而成饮成痰。饮食停留,胃不受纳,逆上而出,故而呕吐频繁,夹有宿食。日久气血生化乏源,阳损及阴而出现相应变证。

〔诊断要点〕

1.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2.上腹部膨胀或沉重感,阵发性胃收缩痛,食后加重,呕吐后缓解。

3.呕吐:常为自发性,呕吐量大,夹有积存4小时以上的食物。

4.有脱水及营养不良之表现,如消瘦、乏力、皮肤干燥、皮肤弹性消失、少尿等。

5.胃潴留体征:上腹隆起,可见胃蠕动波,有振水音。

6.X线钡餐检查:24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

7.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营养不良。血清钾、氯化物、血浆蛋白低于正常。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增高。尿酮体阳性。

〔鉴别诊断〕

1.活动性溃疡所致幽门痉挛和水肿。近期有溃疡活动表现,有溃疡的规律性疼痛,胃不扩大,呕吐无隔夜食物。

2.胃癌所致幽门梗阻,胃轻度扩张,胃蠕动波罕见,胃酸缺乏,X线钡餐及胃纤维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3.十二指肠球部以下梗阻性病变:十二指肠肿瘤,十二指肠淤滞症,胰腺肿瘤等疾病均可引起十二指肠梗阻而有呕吐,胃扩张,胃潴留,胃蠕动波。但呕吐物中多含有胆汁,X线钡餐提示梗阻不在幽门部。

〔辨证分型要点〕

1.脾胃虚寒:脘腹饱胀,食后尤甚,喜暖畏寒,易于呕吐。吐出物为宿食残渣或清稀粘液,吐后则舒。面色白,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

2.食滞痰阻:脘腹胀满疼痛,进食后加重。上腹局限隆起,或有痞块。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或痰涎白沫。伴有眩晕、心悸、舌质淡、苔白厚腻或白滑,脉弦滑。

3.阴伤阳脱:病程日久,反复呕吐,形体消瘦,目窠深陷,面色白无华,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肌肤甲错,口干唇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质淡,少津无苔,脉沉弦细。

〔治疗〕

~、中医治疗

(一)证型论治

1.脾胃虚寒。

〔治则〕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丁沉透膈汤加减。

人参10g 白术15g 干姜10g 香附15g 砂仁10g 丁香15g 沉香10g 木香5g 陈皮15g 茯苓15g 半夏10g 神曲15g 麦芽15g 藿香15g 厚朴15g

〔加减〕呕吐清水不止者,加吴茱萸15g;腹痛重者,加蒲黄10g,五灵脂10g。

2.食滞痰阻。

〔治则〕涤痰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导痰汤和丁香透膈散。

胆南星10g 陈皮15g 茯苓15g 丁香15g 竹茹10g 麦芽15g 焦术15g 内金15g 枳壳15g 神曲15g 莱菔子15g 甘草5g

〔加减〕呕吐重者,加旋覆花15g,代赫石30g;呕吐痰涎者,加半夏10g,白豆蔻10g;腹胀腹痛者,加香附15g,元胡15g,白芍30g。

3.阴伤阳脱证

〔治则〕生津滋阴,回阳固脱。

〔方药〕益胃散合参附汤加减。

沙参15g 麦冬15g 生地20g 玉竹15g 石斛15g 五味子15g 人参10g 附子10g 吴茱萸15g 高良姜10g。

〔加减法〕

呕吐频繁,加竹茹10g,丁香10g;

口干口渴,加花粉15g,知母15g;

便秘者,加火麻仁15g,郁李仁15g。

(二)中成药

1.附子理中丸,每次1丸,日2次口服,适于脾胃虚寒,胃脘疼痛及呕吐。

2.开胸顺气丸,6g/每次,日3次,口服,用于气郁食滞。

(三)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中脘、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配穴:丰隆、公孙、膻中、太冲、阳凌泉、下脘。宜用补法,针后加灸。

2.耳针:取穴胃、小肠、神门、交感、皮质下、脾,每次2~3穴,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日1次。

(四)单方验方

1.开幽汤:处方 生南星(先煎)20g,半夏20g,生大黄15g(后下),厚朴5g,枳实5g,炒莱菔子15g,青皮5g,桃仁10g,红花5g,炙山甲10g,王不留行20g,炙附子10g,水煎服,日1剂。

2.升降汤:处方 生姜30g,黄连20g。黄连水煎,生姜捣烂取汁,混匀后少量频服。治疗反胃。

3.生晒参15g,代赭石粉30g。生晒参水煎取汁150nl,送服代赭石粉。日1剂,分3次服。

4.生半夏、旋覆花、太子参、藿香各10g,生姜20g,陈皮6g,茯苓10g,柿蒂5枚。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禁食。

2.胃肠减压。确诊后即应下胃管,抽吸胃内潴留物,并留置胃管,持续抽吸,每于晚餐后4小时行胃灌洗术。

3.强化溃疡治疗。静滴甲氰脒胍或奥美拉唑及螺旋杆菌清除剂等。

(二)对症治疗

1.补充液体,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一般先用0.9%氯化钠补足累积脱失量及生理需要量。根据检验结果,适当补钾、钙、镁。

2.补充营养:因呕吐不能进食,需补充高营养及热量,酌情给予脂肪乳、复方氨基酸、白蛋白及葡萄糖、维生素C。

3.有腹痛者,宜先胃肠减压,抗溃疡治疗及针刺治疗,禁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类以免加重胃潴留。

4.梗阻缓解后,可给予吗叮啉、西沙必利等促进胃动力药物。

(三)手术治疗

1.适应症:已明确的高度瘢痕性幽门梗阻,宜及早手术治疗;经过3~5天胃肠减压及其他中西医综合治疗无效者。

1.术式:对胃酸高、溃疡疼痛较剧的年轻病人,应作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部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

对胃酸低,全身情况差的老年病人,以作胃空肠吻合术为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