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肠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395页(4240字)

急性出血性肠炎是一种局限于小肠的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肠炎”,相当于中医“便血”、“腹痛”、“泄泻”等范畴。

〔病因病理〕

病因尚未明确,常在夏秋季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与饮食不洁有关。近年来则认为是由产生β毒素的C型魏氏杆菌所引起。病变肠管常呈节段性肠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广泛出血、坏死和溃疡形成,甚至穿孔。肠管扩张,肠腔内充满暗红色的血性液和坏死物质。腹腔内可有混浊或血性渗液。

中医认为便血、腹痛、泄泻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胃中积热或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湿热蕴结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内脏损伤、或热邪灼伤脉络,血溢肠内所致。

〔诊断要点〕

1.起病急骤,表现为急性腹痛,多由脐周或上中腹开始,疼痛性质为阵发性绞痛或呈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剧。

2.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和腥臭血便。

(1)腹泻型:以粘液血便为主,伴腹痛。

(2)出血型:淡红或紫黑色血便,严重者伴有休克。

(3)梗阻型:阵发性腹痛,伴腹胀、呕吐。

3.体检有脱水征,体温38~40℃,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肠管明显坏死者,全身中毒症状,腹膜炎和肠梗阻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4.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可高达30×109/L,血红蛋白降低。大便如肉眼不带血而潜血往往为阳性。部分病人中大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厌氧培养可见到产气荚膜杆菌。

5.腹部X线平片可见肠间隙增宽,肠胀气,梗阻者可见多个小液平面。

〔鉴别诊断〕

1.本病需与中毒性菌痢、过敏性紫癜、中毒性消化不良、急性克隆氏病等内疾病鉴别。依靠症状、体征、大便化验及细菌检查协助鉴别诊断。中毒性菌痢及中毒性消化不良二者不出现肠穿孔等急性腹膜炎的并发症。过敏性紫癜很少出现腹膜炎体征。

2.在外科疾病的鉴别诊断上需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等进行鉴别,但术前鉴别诊断比较困难。术中若发现阑尾正常,而病变位于回肠及空肠,肠壁充血、水肿、坏死甚至穿孔,呈节段性分布,肠系膜充血水肿,淋巴结肿大,即可作出该病的明确诊断。

〔辨证分型要点〕

1.湿热蕴结:腹部阵痛,下血鲜红,或先血后便,大便不畅,身热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肝气郁结:呕血或便血,胃脘部胀满,胸闷烦躁,口干苦,眩晕耳鸣,舌红,苔黄,脉弦。

3.胃中积热:便血紫暗或紫黑,口苦,口渴喜冷饮,胃脘胀痛,有灼热感,头昏目眩,大便不畅,舌燥,苔黄,脉弦数。

4.脾胃虚寒:大便下血,其色紫暗或黑,腹部隐隐作痛,痛时喜温喜按,怯寒肢冷,饮食减退,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

〔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一)证型论治

1.湿热蕴结。

〔治则〕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白头翁15g 黄连10g 黄柏15g 秦皮10g 山栀子15g 地榆15g 葛根10g 黄芩15g 茯苓15g 甘草10g

〔加减〕若腹痛甚者加元胡、川楝子各15g。

2.肝气郁结。

〔治则〕疏肝解郁,凉血止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5g 芍药15g 枳壳10g 香附10g 川芎15g 黄连10g 金银花30g 木香10g 炙甘草10g

〔加减〕胸闷烦躁加白芍20g。

3.胃中积热。

〔治则〕清胃泻热,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

大黄15g 黄连15g 黄芩10g 大蓟10g 小蓟10g 荷叶10g 侧柏叶10g 丹皮15g 山栀10g 茅根10g 茜草根10g

〔加减〕若口苦加柴胡15g。

4.脾胃虚寒。

〔治则〕温阳健脾,固摄止血。

〔方药〕黄土汤加减。

肝60g 附子10g 阿胶10g 黄芩10g 熟地黄10g 白术10g 甘草10g

〔加减〕若畏寒喜温加肉桂10g。

(二)内服中成药

1.云南白药:每次3g,日3次口服。治各型引起的便血。

2.槐角丸:每次10粒,日2次口服。

(三)其他疗法

1.胃中积热:取穴上脘、内庭,用泻法。

2.脾胃虚弱:取穴中脘、脾俞、足三里、隐白。配穴:关元、太白.针灸同用,用补法。

3.外用大蒜芒硝膏:大蒜30g,去皮捣烂加芒硝30g,掺入面粉,水制成大薄饼敷于腹部痛处,敷前局部皮肤涂米醋,日敷2小时,连用5~7日。

(四)单方验方

1.鲜齿苋200g,取汁加红糖30g口服。治疗脾胃虚寒型。

2.鲜大小蓟100g取汁口服,治一切胃肠出血引起的便血。

二、西医治疗

本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有手术指征时则采取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一般病例或术前准备。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抗休克治疗。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1)有腹膜炎表现,或腹腔穿刺有脓性或血性渗液,疑有肠坏死或穿孔。(2)不能控制的肠道大出血。(3)不能缓解的肠梗阻症状。(4)经积极治疗,中毒性休克和局部体征无好转。

2.手术方式:(1)有肠坏死、穿孔、出血、病变局限时行肠切除吻合术。(2)病变广泛,污染严重,可切除病变严重部分肠段并作肠造口术。

3.术后处理:(1)术后继续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全身支持疗法。(2)术后抗炎,给予广谱抗生素至完全恢复,但激素的使用应停止。(3)术后可能发生肠狭窄、肠瘘、肠功能不良等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后,再予对症处理。

〔预防与调护〕

1.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2.保证胃肠减压管通畅。

3.协助医疗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4。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抗病能力。

5.注意饮食卫生。

〔现代研究〕

杨长泉用通里攻下法治疗本病,药物与用法:(1)中药以大承气汤和黄连解毒汤为主。邪热炽盛重用大黄、黄连、生地、栀子;出血量多重用旱莲草、茜草、地榆、槐花;腹痛甚酌用小量木香、川楝子、延胡索。(2)抗感染首选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次选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早用,足量,联合应用及静脉反复给药的原则。(3)积极抢救休克。扩容,纠酸,用大剂量激素,654-2,阿拉明或多巴妥等药。电针以及亚冬眠疗法。(4)积极防治肠麻痹。除早服中药外,用莱菔子捣烂加等量粗盐炒热布包,按摩热敷脐周;生姜汁10~15ml保留灌肠;隔姜温灸神阙;新斯的明0.25mg分双侧足三里封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