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478页(3246字)

肾盂肾炎分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是由于致病菌侵入肾实质和肾盂引起的急性感染。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相当于中医“淋症”之“热淋”、“腰痛”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大多数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者约占70%以上,其中大肠杆菌最为多见。感染途径有:一为上行性感染,细菌由输尿管进入肾盂及肾实质;二为血行感染,细菌由血液至肾盂;三为淋巴性感染,盆腔腹腔内有感染时,细菌可随淋巴引流达到肾脏;四为直接蔓延,腹膜后肾周围感染时,细菌可直接进入肾脏。

本病属于中医“热淋”、“腰痛”,到慢性期还可按“水气”、“虚劳”等论治,多为感受湿热之邪所致,但由于湿热所侵犯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膀胱湿热,肝胆郁热,病至后期湿热留恋可致肾阳受损,阴损及阳,而见脾肾两虚之证。

〔诊断要点〕

1.急性肾盂肾炎:

(1)起病急而快,畏寒、高热,体温高达38~40℃左右,伴有头痛、寒战、周身关节酸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腰痛:患侧腰部酸痛,脊肋角压痛或肾区叩击痛阳性。

(3)膀胱刺激症状:上行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开始即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而血行性感染时尿路刺激症状多不明显。

(4)末梢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较快。

(5)尿液中大量脓细胞,少量蛋白和红细胞,尿沉渣涂片染色可找到致病细菌,细菌培养阳性。

2.慢性肾盂肾炎:

(1)一般是无症状的细菌尿(尿培养)及下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痛、腰腹部酸胀不适,间歇性低热。如再次发生急性感染时症状类似急性肾盂肾炎。

(2)如肾脏损害的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症状,如高血压、尿液浓缩能力降低、高血钾和酸中毒等。

(3)有反复发作病史,病人往往有贫血,白细胞一般正常。

〔鉴别诊断〕

1.下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早期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并有下腹部疼痛及耻骨上疼痛,而很少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

2.肾皮质脓肿:早期尿中无白细胞,其致病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无膀胱刺激症状。有时患侧可扪及肿大之肾脏。肾平片可显示肾影增大,肾边缘突出,腰大肌阴影消失。

〔辨证分型要点〕

1.膀胱湿热:畏寒高热,小便频数,溺色黄赤,小腹胀痛,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或口苦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肝胆郁热:寒热往来,心烦欲呕,不思饮食,腰痛,胸胁不舒,少腹胀痛,尿频而热,苔黄,脉弦数。

3.肾阴不足,湿热留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欲出不尽,或低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4.脾肾两虚:面浮足肿,纳呆腹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泻,小便频数,淋漓不尽,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疗〕

一、中医疗法

(一)证型论治

1.膀胱湿热。

〔治则〕利尿通淋,清热解毒。

〔方药〕八正散加减。

木通12g 车前子15g 萹蓄15g 瞿麦15g 滑石15g 甘草梢6g 大黄9g 山栀子12g

〔加减〕热毒炽盛者加金银花、连翘;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大黄,加枳实;少腹疼痛甚者加乌药;腰痛甚者加膝、元胡;外感风热者可合用银翘散。

2.肝胆郁热。

〔治则〕清利肝胆。

〔方药〕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g 泽泻12g 木通12g 车前子15g 当归12g 柴胡12g 生地12g 黄芩12g 甘草梢6g

〔加减〕有外感风热者加金银花25g,连翘15g;寒热往来加小柴胡汤;气滞明显者加香附15g,枳壳15g。

3.肾阴不足,湿热留恋。

〔治则〕滋阴养肾,清热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12g 黄柏12g 熟地黄15g 山萸肉12g 淮山药15g 丹皮12g 泽泻12g 云苓15g

〔加减〕小便涩痛,欲出不尽者加木通10g,竹叶10g,甘草梢10g。

4.脾肾两虚。

〔治则〕健脾益肾。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仙汤加减。

人参12g 茯苓15g 白术12g 桔梗12g 山药15g 甘草6g 白扁豆12g 莲子肉12g 砂仁6g 薏苡仁15g 仙茅12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2g 知母12g 当归12g

(二)中成药

1.导赤散:9g日3次口服。适用于心经有热,小便数急刺痛者。

2.龙胆泻肝丸:5g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浊。

3.八正散:9g日3次口服,适用于湿热下注之热淋。

(三)单方验方

1.通淋利湿汤。

银花、萹蓄各50g 连翘25g 石苇25g 草薢5g 黄柏25g 茅根、西瓜皮各50g,白蔻仁(后入)、木通、甘草各10g,水煎服。

2.小蓟、兰根各15g,水煎服。

(四)针刺疗法

取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强刺激,留针30分钟。

二、西医疗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