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638页(1714字)

腱鞘囊肿是在关节或腱鞘附近皮下浅表发生的囊性肿物。囊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淡黄色粘性胶冻状液体,好发于腕背部和掌侧,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属中医学“聚筋”、“筋瘤”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多与外伤和劳累有关,将关节囊内或腱鞘膜内的滑液由其薄弱处挤出,停留于皮下。亦有人认为关节囊或腱鞘滑液增多向外膨出而形成的囊性疝出,经过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结缔组织的粘液样变性。

中医认为长期劳损或外伤后,气血阻滞,血不荣筋,夹湿积聚于骨节经络所致。

〔诊断要点〕

1.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2.好发于腕背部,腕掌侧,足背,膝关节及腘窝亦可发生。

3.发病缓慢,腕背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包块,外形光滑,皮色正常,高于皮面,直径约1~1.5cm。

4.初起质软,表面光滑,时大时小,不与皮肤粘连,触之轻度波动,日久纤维化后,则变为较小而硬。

5.自觉腕部乏力,不适或疼痛,多为酸痛或放射性痛。

〔鉴别诊断〕

1.腕背骨膨隆症,又称腕凸症,多为慢性劳损,肌肉损伤,或挤压伤,在第二三腕掌部背侧隆突畸形,疼痛无力,压痛明显,过度背伸,抗阻时症状加重。

2.腕部创伤性滑膜炎:主要是桡腕关节,呈横形均匀肿胀,压痛,有积液波动感,并合并韧带损伤。

〔治疗〕

一、中医疗法

(一)推拿法

患者腕背部朝上,术者两手分握患腕两侧,使囊肿较为固定或突出,继而用拇指挤压囊壁,挤压下摇腕片刻,可觉指下张力突然减低,肿物迅速交小,再揉压囊肿部位,直至消失。也可用拇指指甲扣紧小囊肿,往回一划,囊肿即破,适用于手指关节部的囊肿病人。用手法挤破后,用大小合适的硬低板、绷带,作适当的加压包扎。

(二)针刺法

将囊肿皮肤绷紧固定,用三棱针点刺,刺破囊壁,挤出内容物,或用粗针头直刺囊肿,吸出内容物,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0.5ml,用纱布加压包扎。

(三)火针

局部消毒后,将三棱针用酒精烧红,当顶直刺,即见内容物从针孔冒出,挤净后,无菌纱布外敷针口,加压包扎。

(四)单方验方

将徐长卿全草(干品)100g,浸入75%酒精250ml,浸泡1周后可使用药液。囊肿用针刺破后,用上述药液浸湿纱布,按压于囊肿处,每2天1次,1周后囊肿完全吸收。

二、西医疗法

对非手术疗法无效,肿块不消或反复发作的病人,可作手术,作囊肿切除术,术中囊壁要完全摘除,术后局部要加压包扎,以减少囊肿复发。

〔调护及预防〕

1.注意减少腕部长期劳损,女性要尽量少织毛衣、洗衣物等。

2.腕背部疼痛未出现囊肿者,要经常热敷,用手按摩挤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