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液压工业生产方式变迁及现状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新编液压工程手册下册》第2480页(1408字)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主机品种日益增多,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相应要求液压元件增加品种,实现多样化,因而在液压件生产中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相对减少,大部分属于成批或小批生产。为适应这种动向,国外生产方式也有所变化,现仅就生产方式的变迁及其现状等问题分述如下。

几种生产模式(主要零件冷加工)

·以普通机床加工装配为主的生产线。这种方式属于50~60年代水平,一般按机群流水方式排列,主要靠工装和专机来保证精度,这种方式柔性差、效率低,已不适应用户对交货期短和低成本的要求。这种方式在我国还在采用,而在国外已基本淘汰。

·以高效半自动机床和组合机床为主的生产线。生产线一般按U形排列,这种生产线生产效率高,但柔性差,适用于大批或成批生产。

·以数控(NC)、加工中心(MC)及制造单元(FMC)为主组成的生产线,是从第二种生产模式发展起来的,它将高精度、高效率及柔性集成于一体,采用这种方式加工比第一种模式提高效率5~6倍,在国外已得到广泛采用。

·以柔性生产线(FMS)、柔性自动生产线(FTL)为主的生产模式。柔性生产线(FMS)由自动无人搬运小车,机器人,加工中心(MC),控制计算机组成。日本、美国、德国的液压企业广泛采用这种装备,它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具有生产周期短、可以实现无人看管,生产效率高、并显着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工资支出等优点。至于加工大批量零件,如电磁阀体,在国外采用柔性自动生产线(FTL)。它由数控滑台、传送装置、去毛刺及清洗装置、精密珩绞机、零件自动检测等设备按直线排列组成。

·组合机床生产线。以组合机床为主组成的自动生产线,一般为刚性,有的可以更换少量品种,更换产品所需时间为1~2天,这种生产线柔性差,但效率高,适于批量大、产品设计寿命长的零件生产,如电磁阀体、多路阀体、齿轮泵壳体等,一般生产能力为10~30万件。目前在美国、德国、台湾还有这种生产线。这种生产方式不是投资方向,将被柔性和自动化水平高的生产线所替代,几种生产方式的变化,见图49.2-1所示。

图49.2-1 液压工业生产管理方式的变迁

重视辅助工艺

液压系统中故障的70%~80%是由于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所造成,主机厂要求液压件和系统具有较高的清洁度。为此各国液压件厂十分重视清洗和去刺工艺,铸件进厂后都采用电化学清理,喷丸和防锈处理,工序间和组装前都进行认真清洗,主要方法有气泡高压喷射(压力50~100MPa),超声波及气浴(三氯乙烷)等清洗方法。

国外对成批和大量生产的零件采用多种多样的去刺工艺,如热能、挤压、振动光饰、高压喷射、电解、液体喷砂、尼刷、切削等去刺工艺。

清洗去刺已是液压件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