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图8)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36页(1194字)

图8 香薷

全国药用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原植物系一年生草本,野生或栽培均有。但四川、云南等地使用的香薷为同科植物至(Origanum vulgare L.)的全草,两种植物疗效不同,应注意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20~40cm,茎直立,四方柱形或近于圆柱形,直径1~1.5mm。茎基部紫红色或棕紫色,上部黄绿色,茎节明显,节间3~5cm。叶对生,已抽皱或脱落,暗绿色或黄绿色,背面色较浅。叶片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全体密被细茸毛及腺点。药材多不带花。质脆易碎。气香,味辛凉,微有灼感。

【炮制方法】

净制:除去残根及杂质。

切制:切段。抢水洗净。

【性味归经功能】

微温、辛,归肺、胃、脾经。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

1.外感寒内伤湿 夏日乘凉而致的阴暑证。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脾胃能化湿祛暑和中,常与厚朴、扁豆配伍,如香薷饮。

2.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善于发越阳气,通利水湿,单用或与白术等健脾利水药物配伍,如薷术丸。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利水退肿需浓煎。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忌用。

【备注】

本草纲目》:“世医治着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日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遇。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易多服。”

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薷二醇,还有甾醇、酚性物质和黄酮苷等。挥发油起着发汗解热作用,亦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的蠕动。另外,还有利尿作用。

香薷,麻黄均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作用,但以麻黄为强,香薷发越阳气,而麻黄开宣肺气。故有“夏月用香薷,冬月用麻黄”之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