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图15)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51页(1556字)
图15 牛蒡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原植物系二年生草本,野生与栽培均有。现有的地区发现以大鳍蓟的种子误作牛蒡子使用,应注意鉴别。
【性状鉴别】
瘦果呈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稍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有数条微凸起的纵脉,并散有稀疏紫黑色斑点。顶端钝圆稍宽,有一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基。基部略窄,有圆形果柄痕。果皮坚脆,破开后内有子叶2片,淡黄白色,捻之有油渗出。无臭,味苦微辛,久嚼之稍麻舌。
以粒大饱满、灰褐色、无杂质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二)切制
用时捣碎。
(三)炮炙
炒制:
(1)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略鼓起,微有香气,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2)取牛蒡子在约120℃热锅内炒,或用文火炒至微焦。
【性味归经功效】
寒、辛、苦。归肺、胃经。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
【应用】
1.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本品疏散风热,宣肺利咽,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常与银花、连翘、桔梗、荆芥等配伍,如银翘散;若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热毒较甚者,可与薄荷、防风、荆芥、大黄等配伍,如牛蒡汤;若风热咳嗽,痰不畅者,常与桔梗、前胡、荆芥、甘草等配伍。
2.麻疹不透 本品有疏散风热,透泄热毒的功效,用治疗麻疹不透或透而复发,常与紫草、薄荷、蝉蜕、荆芥等配伍,如透疹汤。
3.痈肿疮毒,痄腮喉痹 本品有升浮之能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泄其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且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故可用治疗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栀子、连翘、薄荷、芒硝、大黄等配伍;治疗肝郁化火,胃热壅络的乳痈证,常与天花粉、青皮、瓜蒌、连翘等配伍,如瓜蒌牛蒡汤;治疗瘟毒、痄腮喉痹等毒热症,可与黄连、黄芩、板蓝根、玄参等配伍,如普济消毒饮。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炒用寒性略减。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备注】
《用药法象》:“其用有四,治风湿隐疹,咽喉风热,散诸疮疡肿毒,利凝滞腰膝之气是也。”
本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维生素A、维生素B1及生物碱等。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着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牛蒡子亦有解热、利尿作用,近来发现亦有抗肿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