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劳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387页(2887字)
慢性腰肌劳损系指腰背部及腰骶部积累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是腰痛病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被用作没有气质性改变的慢性腰背痛的总称。如“功能性腰痛”、“姿势性腰痛”、“腰背筋膜炎”、“腰肌劳损”、“下腰痛”等。
【病因病理】
1.习惯性姿势不良或长时间的反复过度的体力劳动或运动及某些特殊职业,经常需要腰部单一姿势连续的活动和某一固定姿势等,常可导致腰部负荷过重或使腰肌处于长期的高张力状态而造成腰肌的疲劳和损伤。这些长期反复多次的所谓积累性的损伤,致使腰部肌肉与韧带的协调作用被破坏,脊柱内外平衡关系失调,腰部稳定性变差,韧带发生损伤、变性,造成腰肌劳损而出现腰痛。
2.腰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急性腰扭伤)后未作及时的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因反复多次的损伤,使局部出血、渗出、水肿,产生纤维性变或瘢痕组织,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细小的神经支而引起下腰痛。
3.某些先天性畸形,如隐性脊椎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腰椎滑脱等。这种先天性的骨性缺陷,破坏了腰部正常的稳定结构。为了维持正常的日常活动,其必然要增加腰部软组织的额外工作量。这种长期非正常的额外负担,更加重了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组织的损伤机会,结果发生劳损,产生腰痛。
4.腰部遭受风寒、潮湿的侵袭,使人体耐痛能力降低,其肌肉和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慢,造成肌肉代谢产物-乳酸的堆积,刺激其周围细小的神经支而产生腰痛。
【诊断】
(一)症状
1.多有急性腰扭伤或慢性腰肌劳损史。
2.长时间的腰背疼痛,酸胀不适,时轻时重,遇阴雨风寒、晨起时症状加重,长时间某一固定姿势,如久站久坐,长久弯腰等也可使症状加重,稍稍活动后症状减轻,但劳累后又复加重,休息后又感减轻。
3.患部喜热怕冷,重时腰部活动稍受限。
(二)体征
1.轻时局部一般没有明显或固定的压痛点,急性发作时压痛点广泛,常在腰骶或骶髂关节,第3腰椎横突,骶棘肌止点处,棘突间或骶骨三角区等处有深浅不一,轻重不同的压痛点。
2.腰部活动功能一般无明显障碍,患处可触及韧带剥离感或条索状筋结或钝厚感等。
3.部分患者可见腰肌痉挛,脊柱侧弯,但多无其它下肢症状。
(三)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有时可见腰椎滑脱或隐性脊椎裂,腰椎骶化等先天变异,也可见腰椎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变直或肌性侧弯。
【治疗与预防】
(一)非手术治疗
1.推拿手法
(1)揉滚腰背: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于腰背部两侧膀胱经处用较重刺激的揉滚法上下往返治疗5~6遍,然后用较重刺激的手法按揉肾俞、大肠俞、志室、八髎、秩边、腰眼、环跳、委中等穴或痛点。如遇有痛性结节(反应物),可先与其肌纤维相垂直方向弹拨3~5次,然后再顺纤维走行方向理顺数次。
(2)按压震颤:体位同上,医者双手掌重叠按压于患者患处,在推揉放松的情况下用力向下按压并带震颤的动作。
(3)屈髋屈膝压腿盘腰:患者取仰卧位,嘱患者尽量屈髋屈膝,医者一手扶膝,一手扶踝上方,使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并用力下压和旋转腰部。
(4)牵抖下肢:参见急性腰扭伤推拿手法部分。
(5)推擦腰骶: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对腰背部膀胱经处(骶棘肌两侧)可先用直推、直擦法,对腰骶部也可用分推横擦法施术,均以透热为度。然后再用双手空掌或空拳交替有节奏的拍打叩击患者患侧腰背部及腰骶部软组织,或用单手空掌拍击腰背部两侧骶棘机及腰骶部软组织数次。
2.针灸 取肾俞、大肠俞、志室、腰眼、命门、腰阳关、八髎、环跳、委中、昆仑、太溪等穴,每次可选4~5穴进行强刺激治疗,或留针30分钟,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
3.封闭 取1%盐酸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10ml,加醋酸强的松龙25mg,作局部痛点封闭,每周1次,2次为1疗程。
4.理疗 红外线、超短波、中频、中药离子导入等均有一定疗效。
5.药物
(1)外用药:可选用活血止痛膏、追风透骨膏、伤湿止痛膏、多克炎痛贴、麝香壮骨膏等外贴。
(2)内服药:疼痛明显者可口服消炎镇痛的药物,如芬必得、氨糖美辛、消炎痛、扶他林等。
(3)中医辨证用药:对气滞血瘀型,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地龙散加杜仲、续断、桑寄生、狗脊等;对风寒湿困型:宜祛风散寒利湿,方用羌活胜湿汤或独活寄生汤等;对肾虚型:偏阳虚者宜温肾壮阳,方用补肾活血汤、金匮肾气丸等;偏阴虚者宜补肾滋阴,方用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丸等。
(二)预防
1.急性腰扭伤后一定要及时彻底的治愈,不留后遗症。
2.平时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3.床垫且勿过软,注意改善生活及工作中的不良体位及姿势,避免某组肌群长期牵拉而劳损。
4.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及腹肌的锻炼,增强肌力及体质。
5.注意减肥,避免肥胖而增加腰部负担。
6.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特别是游泳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