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图114)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260页(1909字)

图114 栀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原植物系常绿灌木,栽培与野生均有。商品中认为湖南、江西产者为佳。另外,大栀子的性状与本品不同,应注意鉴别。

【性状鉴别】

果实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橙红色或棕红色,略有光泽,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一条明显的分枝状纵脉纹。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草质;破开后内表面色稍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集结成团,种子扁卵圆形,红黄色或深红色,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浸水中,可使水染成黄色。

以身干、个小、皮薄、饱满、色红艳、完整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研碎。

(三)炮炙

1.炒制

(1)炒黄取净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褐色时,取出,放凉。

(2)炒焦:取净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水少许,再炒干,取出,放凉。

2.制炭 取研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3.姜制 取栀子打碎,加姜汁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干后,取出,放凉。每100kg栀子,用鲜姜10kg或干姜3kg。

4.酒制 将研碎的栀子与黄酒拌匀,焖润至酒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每500g栀子,用黄酒60g。

5.姜栀炭 取净栀子串碎后,过大紧眼筛子,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取姜汁喷洒均匀,灭净火星,取出晾凉。

每100栀子,用鲜姜6kg榨汁,剩姜渣加水再榨姜汁,反复操作,取汁12kg,药液合并弃渣备用。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归心、肝、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应用】

1.温热病,邪热入心,烦躁不安 治疗火毒炽盛,三焦俱热,可与黄连、黄芩、黄柏配伍。治疗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可与淡豆豉等配伍。

2.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等证 常与黄芩、生地、丹皮、侧柏叶等配伍。

3.湿热黄疽、小便短赤等证 常与茵陈、大黄等配伍,如茵陈蒿汤。

4.疮疡热毒,跌打损伤 可以生栀子粉,用水调成糊状,湿敷或外涂。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栀子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而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生用走气分泻火,炒黑则入血分而止血。

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备注】

《本草衍义补遗》:“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本品含栀子素、栀子苷、去羟栀子苷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果酸等。栀子煎剂及醇提出液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能降低血中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镇痛、镇静、降压和止血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