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图145)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322页(1304字)

图145 腥草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原植物系多年生草本。均为野生,喜生于阴湿地带。

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省。

【性状鉴别】

茎呈扁圆柱形,皱缩而扭曲,长20~35cm,直径2~3m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的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完整者呈心形,长3~5cm,宽3~4.5cm;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脉网状,背面稍突起,叶柄细长。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迅速洗净。

(二)切制

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功效】

微寒,辛。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本品以清肺见长,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功效。为治疗热痰壅肺,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常与瓜蒌、芦根、桔梗等配伍;亦可治疗肺热咳嗽,常与黄芩、知母、贝母等配伍。

2.热毒疮疡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作用。常与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配伍;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3.湿热淋证 本品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功效。常与白茅根、车前草、海金沙等配伍。

此外,本品还可以治疗湿热泻痢。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15~30g。外用适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备注】

《本草经疏》:“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本品含鱼腥草素,挥发油,蕺菜碱。槲皮苷,氯化钾等。鱼腥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阴性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能扩张肾动脉,增加肾动脉血流量,所以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还有镇痛、镇咳、止血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