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图164)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359页(1535字)
图164 银柴胡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unge的根。原植物系多年生草木,野生于干燥草原及山坡。同科植物灯心蚤缀、旱麦瓶草、蝇子草、窄叶丝石竹、丝石竹的根常统称山银柴胡充银柴胡入药,其性状与银柴胡有差异应注意鉴别。主产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
【性状鉴别】
根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0~40cm,直径1~2.5cm。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具孔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有粉砂散出,并可见棕色裂隙。顶端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茎痕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菊花心)。气微,味苦。
以身干,条长均匀,圆柱形,外皮棕黄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
(二)切制
1.润切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煮切 取原药材,去掉杂质和节头,洗净,煮透,捶扁切片。
(三)炮炙
1.炒制 取银柴胡片,清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2.鳖血、黄酒制 取银柴胡片,用鳖血,黄酒拌匀,使之吸尽,晒干。每500 g银柴胡片,用鳖血124g,黄酒124g。
3.鳖血制 将鳖杀死取血,兑水少许,拌匀银柴胡片,用微火炒干,取出放凉。每500g银柴胡,用500g重活鳖一只。
【性味归经功效】
微寒、甘。归肝、胃经。清虚热,清疳热。
【应用】
1.血虚热壮的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吐血、衄血、崩漏等证 本品清热凉血,尚有“退热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固虚热之良药”之誉。除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常与胡黄连等配伍;治疗热逼血溢的吐血、衄血、崩漏,常与鳖甲、秦艽、知母或生地、丹皮等配伍。
2.小儿食积,虫积 腹部膨大、消瘦、毛发焦枯等症,常与鸡内金、使君子、党参等配伍,以达到健脾消积,杀虫的功效。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忌用。
【备注】
《本草纲目拾遗》:“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热,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
本品含皂苷类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银柴胡和柴胡都能清热。银柴胡专清虚热及疳热,柴胡则解少阳经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