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在鄱阳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江西行》第42页(2456字)
从石钟山上江天—览亭远望,有一片混清分明的水域,由此向东,就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水位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的总和,是长江水量的调节器。
鄱阳湖古称彭泽、彭湖、宫亭湖等。传说中黄帝时期,“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低洼的鄱阳盆地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因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鄱阳湖南宽北狭,南部最宽处达78公里,北部仅宽3-5公里,犹如巨大的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以永修县的松门山为界,鄱阳湖又分为南、北两湖,北湖位于湖体之西北,亦称西鄱湖或落星湖,南湖地处湖体之东南,又名东鄱阳湖,或宫亭湖。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形成“泽园芳草碧,梅黄烟雨中,枫红送署归,翠竹返飞雪”的湿润季风型气候,为着名的鱼米之乡。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裕地区,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江万里、朱耷等都在湖区出生和成长。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惟一水道,发生在鄱阳湖上的文人轶事和民间传说更是难以胜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
鄱阳湖像一个淡妆素抹的少女俏立在长江之滨,等待您的到来。
鄱阳湖棹歌
白幡黄屋战当年,
彻底鱼龙不敢眠。
万倾波澜犹壮阔,
萧萧枫荻锁寒烟。
——清·龙文彬
大孤山
大孤山位于鄱阳湖的狭长通道——葫芦颈中,远望形如浮于雪浪中的一双巨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与长江中的“小姑山”为姐妹山。
大孤山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三面绝壁,竦立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大孤山上还有水鸟栖息,有一种“乞食鸟”,在南北气流的回旋激烈搏击中,异常善飞,往来船只上的游客,向它们抛掷食物,它们能准确地啄获,这也是游大孤山的一大乐趣。
白鹤是一种大型的珍禽,体长可达135厘米,通体洁白,只有翅的前瑞(初级飞羽)呈黑色,故又称“黑袖鹤”。有棕黄色长刀状的喙,粉红色的长腿,亭亭玉立,娇俏可人。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每次产两个卵,但只能有一只幼鸟存活。目前属濒危动物,在我国为一类保护动物。
大孤山远小孤山,
月照洞庭归客船。
——唐·顾况
南山
南山是鄱阳湖上又一座名山,它与都昌县隔湖相望,有大堤相连。
南山自古有名,据《都昌县志》载,汉时有一贤者隐居于此,武帝南巡,请他出山,自称野老,辞赴诏,后人因此称此地为野老岩,南北朝时山水诗人谢灵运到此诵经礼佛,至今还有他的幡经台。苏轼在《过都昌》诗中写道:“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野老岩下留有他手书“野老泉”三字。泉水从石缝中涌出,清澈甘冽,为南山一大胜迹。
望湖亭
望湖亭坐落在鄱阳湖岸边,左、右分别有修水、赣江入湖,登亭远眺,江流环带、鄱湖浩淼,渔舟点点。到枯水期,又是观赏越冬候鸟的理想之所。距其左侧300米,即是吴城候鸟观赏站。
鄱阳湖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落滩出,草洲湿地碧绿一片,鱼虾螺蚌丰富,水草野花飘香,大批候鸟不远千里,从北方飞来,湖沼之中银光闪乱,万鸟欢鸣,成为鸟的世界。
每年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多达80-100万只。有15目37科,148种,其中有白鹤、白鹳、黑鹳、天鹅等10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珍禽,数量几近万只。尤其是发现了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鹤的王国”、“世界候鸟奇观”。鹤群中几乎囊括了鹤家庭的所有成员,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等。国际鹤类基金会1982年公布世界白鹤总数为820只,而1983年仅吴城镇候鸟保护区就发现白鹤409只。英国女王的丈夫、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席菲利浦亲王在陪同女王访问北京时,也独自来到鄱阳湖,观赏迷人的鹤景,但据载,1988年在鄱阳湖观测到的白鹤群达2653只,居世界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