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寺
书籍:禅宗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禅宗词典》第245页(435字)
位于四川省峨眉山麓。前身称“会宗堂”,原址在伏虎寺右侧的瑜珈河旁,供奉佛家普贤、道家广成子、儒家楚狂的木牌位,其意在融合三教。清顺治(1644-1661)年间,闻达禅师拆堂迁建于今址,专供佛像,改堂为寺。康熙四十二年(1703)重修,御题“报国寺”。寺依山势而建,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七佛殿、藏经楼,逐进升高、建筑雄伟,气势轩昂,各殿佛像金灿夺目。寺内殿宇门窗雕刻精致,图案生动,古朴壮丽。藏经楼下,有明永乐十三年(1415)烧制的一尊高达3.4米的瓷佛像,造型大方,仪态生动。寺内还有铸于明代的紫铜华严塔,高7米,分三段十四级,塔上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和《华严经》全部经文,造型挺拔秀丽。寺外凤凰包上有一亭,上悬一口大铜钟,为明嘉靖(1522-1566)年间圣积寺住持僧铸,后迁移至此。钟高2.3米,重25000斤。钟内外铸有自晋代以来历代君王、文武将相、高僧居士姓名及铭文、佛偈61000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