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景教传入中国

书籍:中外关系史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9 09:23:22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516页(462字)

景教系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思脱里派(Nesto rianiSm)。

该派主张基督具有神、人二性。唐贞观九年(635)由该派僧侣阿罗本(Rabban)传入中国。蒙诏准,法流十道,寺满百城。长安(今西安)、洛阳、成都等地都建有传教寺院。

寺院先称波斯寺,后称大秦寺。建中二年(781)由僧侣伊斯在盩厔(zhōu zhì州至)县(今陕西周至县或说长安义宁坊)捐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揄扬该教在唐之业绩。

会昌五年(845)诏禁佛教,该教受波及,除西北地区外,几乎灭迹。元代再度兴盛,称“迭屑”(波斯语Tarsā之音译,意为基督教贵格会教徒),也有与天主教以“也里可温”统称之,势力较天主教方济各会大,遍及西北、华北、华南及东南扬州、杭州、温州、镇江等城市。明初遭禁,此后渐绝迹。

天启三年(1623),一说五年(1625)于盩厔县发现建中所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景教研究因之而兴,成为欧洲早期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景教主要活动于中亚丝绸之路要道上,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影响颇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