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135页(3928字)

(释文〕 弱小的军队,如果只知道死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坚:固执、坚持,这里指死守硬拼。擒:捉拿,捕获;这里指俘虏。

〔例1〕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统领苏建、赵信、李广等六将军出征匈奴。出塞之后,苏建和赵信把所部骑兵合在一起,共有三千多人,遭遇匈奴单于的军队。双方交战一日有余,汉军死伤将尽,赵信本是胡人,看到情况紧急,就带领残部投降了匈奴。苏建完全丧失了他的部队,只剩下他一人逃回。卫青询问幕府军僚如何处置苏建的罪行,议郎周霸建议将苏建斩首以树立大将军的威严,军正闳、长史安说:“不能这样做。兵法上说,两军交战,人数少的一方即使拼死作战,也终将被人数多的一方所擒获。现在苏建以数千之兵抵挡匈奴数万之众,奋力作战一日有余,士卒伤亡殆尽,不敢有投降之心,而独自归来。如果将他斩首,就好象在暗示后人,一旦兵败,就不要回来。所以苏建不应当斩首。”卫青听了,决定把苏建囚禁起来,送交汉武帝制裁。苏建最后被免去死罪,用谷物赎为平民。

〔例2〕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正月,英国以中国收缴鸦片为由,派遣侵华远征军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年五月,英国侵华远征军由舰队司令伯麦率领,以三十艘战舰,载陆军四千人陆续进至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由于林则徐早有准备,英国侵略者见无机可乘,便按英国政府既定的对华战争作战部署,除继续封锁珠江口外,又立即启航北上,夺占定海,并相机北上渤海湾,以武力逼迫清朝廷就范。定海位于舟山群岛中最大岛屿舟山岛的南部,是英军北侵计划中的重要目标。六月,伯麦率英军舰只闯入定海水域,定海水师却毫无准备,不仅不予拦截,还通知定海知县姚怀祥询问来意。伯麦交给姚怀祥一份事先准备好的中文照会,限令清军在当日下午二时前投降,并交出所有海岛、炮台。姚怀祥返回后,立即会同文武官员商讨对策。他主张撤兵入城,坚守待援,并向总兵张朝发建议说:“敌人不知我方虚实,宜坚壁待援。我方部队缺乏纪律,如果与敌轻率交战失败,城池就会被攻破。”张朝发却固执地认为,水师的职责在于扼守海口,不让敌兵登岸,而不是去防守城池,反对将水师撤入城中。由于意见不能统一,只好陆军守城,水师守海口,造成兵力分散,结果水师首先被英军打败,张朝发受伤,率残部向镇海方向撤退,定海也被英军攻破,姚怀祥投水自尽。

〔例3〕 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九月,浙江布政使、湘军悍将李续宾乘陈玉成、李秀成挥师东向,进攻清军江北大营之机,率部进至安徽舒城以东五十余里的三河镇,准备进占太平军占据的庐州城(今安徽合肥市)。三河镇位于界河(今丰乐河)南岸,东濒巢湖,是庐州西南的重要屏障。该镇原无城垣,太平军占领后,新筑城墙,外添砖垒九座,凭河设险,广屯粮秣军火,以接济庐州、天京(今江苏南京市),是太平军必守的军事、经济重镇。陈玉成攻克六合后,即接到湘军大举东犯的报告,他果断决定回师增援,并请求洪秀全调李秀成部前往。十月初,李续宾率精兵六千进至三河镇外围,分兵三路进攻镇外九垒。太平军顽强抵抗,在大量杀伤敌人,己方伤亡亦重的情况下,放弃九垒,退入镇内固守。就在湘军进攻三河镇的当天,陈玉成率大军赶来,扎营于三河镇以南的金镇,李秀成也赶来驻扎于白石山。这时,三河镇一带的太平军已达十万余人,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李续宾的部将鉴于李续宾孤军深入太平军腹地,又攻打的是太平军势必死守的战略要城,还面临着太平军优势兵力的威胁,建议他退入桐城固守。李续宾对此置之不理,反派七营之兵乘夜偷袭金牛镇。当进至距三河镇十五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时,与陈玉成军遭遇。太平军且战且走,将李续宾部诱至设伏地域,经过激战,湘军偷袭部队死伤过半。李续宾闻讯,又率四营兵赶来增援,连冲十阵,均未得手。此时,驻白石山的李秀成部赶来参战,驻三河镇的吴定规也出兵合击清军。李续宾见势不妙,逃回大营,并传令各部坚守待援,但为时已晚,李续宾终遭包围,突围不出,当晚兵败自杀。此役,太平军一举歼灭湘军精锐六千人。

〔例4〕 1929年4月27日,以王维舟为书记的中共川东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四川万源、宣汉边界的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后,成立了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到了这年的十一月,部队人数发展到一千余人。但“左”倾错误的代表为实现所谓“以夺取武汉为中心,造成湘鄂赣三省首先胜利”的总任务,决定川东游击军“向湖北境界发展,而不要保守在四川境内”。据此,中共四川省委命令川军游击军第一路集结东调,向湖北进军,会攻武汉。1930年5月末,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在唐伯庄率领下,离开固军坝根据地东进。途经湖北竹溪、竹山地区时,不断遭敌截击,行进至房县,被敌包围,游击军反复冲杀多次,终因寡不敌众,孤军无援,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游击军东进后,固军坝根据地亦遭敌人血洗,无数革命群众惨遭杀害,经过一年多艰苦斗争建立的游击军根据地丧失了。1930年7月,中共川东军委以城场、南岳场地区的农民自卫武装为基础,组成了一支拥有六百余人、三百余支枪的游击队。就在这时,中共四川省委为贯彻第二次“左”倾路线的指示,不顾主客观条件,不顾川东游击军第一路东进失败的教训,令刚刚成立的这支武装连同当地其它的农民武装一起南渡长江东进,计划到湖北建始、恩施地区与红二军团会师去包围武汉。于是该部随即南下,7月29日在忠县西北的黄钦坝,与共产党员李光华掌握的梁山县太平乡壮丁队、王贯一掌握的梁山县沙乡壮丁队会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军游击军第三路,全路共有千余人枪。7月30日,部队进抵花桥寺,在这里,川东游击军第三路召开了紧急干部会议讨论东进问题。会上,王维舟认为,部队成立不久,缺乏战斗锻炼,思想还不稳定,新组织起来的农民武装不宜远征,应当接受第一路军失败的教训,暂缓东进。但是,省委代表强调包围武汉的意义,要求坚决执行省委的决定。在此情况下,王维舟提出建议:即使必须执行包围武汉的任务,也只能选拔精锐前往,其余应当留下来继续坚持游击战争。但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会议经过三天激烈的争论,还是通过了东进的决定。8月3日,川东游击军第三路向东进发,4日由忠县的石宝寨渡过长江,进抵对岸石砫县属之西界沱,与川东游击军第二路的一部会合。8月中旬部队经楠木垭进至西罗坪,被敌陈兰亭师包围,激战三昼夜,游击军大部损失,仅数百人在王维舟的率领下突出重围,北渡长江,返回梁山、达县地区,继续进行游击战争。第三路司令李光华、大队长李次华受伤被俘,后于丰都县英勇就义。

〔例5〕 1932年6月,蒋介石以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所属的中、右两路军共26师5个旅计30余万人,及四个航空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大规模“围剿”。敌对鄂豫皖根据地形成包围态势,以位于固始、潢川、罗山、信阳、广水等地的第一、二、三纵队为主攻,麻城、孝感、蕲春等地区的第四、第五、第六纵队及右路军各纵队为助攻,采取“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法,企图首先攻占黄安、七里坪、新集、商城等要地,将红四方面军主力驱出鄂豫边境。第二步,采取东西夹击,进占以金家寨为中心的皖西根据地,再由北而南,将红军主力压迫于英山以南长江沿岸而消灭之。张国焘认为国民党不堪一击,坚持进攻方针。要求红军进逼罗山、信阳、广水一线之敌,然后沿平汉路南下,消灭黄陂、宋埠的敌人,威逼武汉。6月中旬,红四方面军主力由潢川地区西进,出击平汉路之信阳——广水段,接着南下围攻麻城。这时,皖西之敌攻占霍丘城。8月上旬,敌人分别从北线、东线和西线,全力向根据地中心区七里坪、红安猛攻。这时张国焘才被迫命令红军主力仓卒赶往红安以西,迎击进犯之敌主力,企图一举粉碎“围剿”,使红军陷入被动地位,遭受重大伤亡,一直未能扭转被动局面。而张国焘又由盲目轻敌一变为惊慌失措,连电中央告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前方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接到党的临时中央转来张国焘的电报后,于9月中旬回电鄂豫皖分局和红四方面军应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粉碎敌人“围剿”。但是,此时已失去了贯彻这一指示来挽救危局的条件,9月27日,部队到达燕子河,张国焘召开会议,曾提出“出潜、太打游击”的计划。会议最后决定先取英山、再向黄麻地区转移。方面军向西转移后,敌发现其压迫红军主力于长江沿岸的计划落空,急调右路军第一师、中路军总预备队第八十八师和左路军第十三师,向红安、麻城地区堵截,同时令中路军第二、六纵队,由金家寨地区转头向西尾追。10月8日,方面军刚抵红安以西河口地区,即与敌第一师师长胡宗南所率该师四个团和第八十八师一个旅(两团)遭遇。红军勇猛向敌攻击,激战数小时,将敌第八十八师一个旅和第一师一个团全部击溃。余敌退据河口固守。河口地区战斗虽予敌第一、二师以相当打击,但该敌仍据地固守。而陈继承纵队由红安地区从东、南两面逼近,鸿逵纵队亦由北向东压迫。鄂豫皖中央分局于10月10日在河口以北的黄柴畈召开了紧急会议,张国焘提出要红军向外线转移,徐向前等多数人鉴于前几仗未打好,敌人重兵云集根据地内,红军在内线作战已十分困难,因此亦同意转移外线作战,意图是调动和歼灭敌人,待机打回根据地。会后,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和少共国际团,越京汉路向西转移。至此,鄂豫皖根据地的第四次反“围剿”遭到严重失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