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193页(9996字)

(释文〕 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以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为他们所欺骗;给予敌人以好处,敌人必定为他们所利诱。 形:示形,即以假象欺骗敌人。

〔例1〕 魏惠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2年),庞涓率军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将田忌采取军师孙膑的主张,引兵直捣魏都大梁。魏将庞涓闻讯,急忙回师自救。孙膑抓住庞涓骄兵轻敌,又迷信兵法上所谓“带兵走百里去争利,先头部队会受挫;走五十里去争利,士卒也有可能逃亡一半”的传统观点,向田忌授计说:“现今我军深入魏国腹地,应当假示弱势以引诱魏军。因此要下令我军今天筑灶十万,明天变为七万,后天变成五万。这样下去,魏军以为我军是却战逃亡。因而他们士气必然骄横,星夜追赶我军,待魏军追得疲惫不堪时,我们就可以设计轻取他们,活捉庞涓。”田忌依计而行,庞涓果然上当,只带一支轻装部队,星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根据魏军的行动计算,在陵(今河北大名)山道设下埋伏,等庞涓带兵赶到,突然一齐杀出,把魏军全部消灭。

〔例2〕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向西进攻关中,兵抵峣关(今在陕西蓝田南),遇到强劲的秦军把守。张良进献计谋说:“目前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敌。请大王留守军营,派出一支先遣部队,预备五万人的粮饷,同时在四周那些山头上增设许多部队的旗帜,作为疑兵;另派郦食其多带一些贵重的宝货,去诱惑秦军将领。”果然,秦军士卒看到四周山头上增设的旗帜,以为他们已经被包围,因而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加上秦军将领接受利诱,背叛秦朝,刘邦很快就打垮了守关的秦军,顺利地进入关中。

〔例4〕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受封汉王,率众就国,待进驻南郑(今陕西南郑)后,韩信劝刘邦说:“项羽把有功将领皆封为王,唯独把大王封在南郑,这是贬谪。大王所率官兵多是山东六国之人,日夜踮着脚盼望东归。借此机会可以建立大的功业。等到天下平稳,民心安定,就不容易再兴师动众,所以不如作出向东进军的决策,统一天下。”刘邦听从这一计策,先派许多士卒大张旗鼓地去修复栈道,佯装要从故道杀出,暗地里派韩信统领大军,抄小路迂回到陈仓(今陕西宝),发起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进而占据关中,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例5〕 东汉建初二年(公元77年),金城(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南)两郡羌人发动叛乱,朝廷派马防领兵三万前往镇压。羌人首领布桥等率兵包围了临洮。马防想前往营救,但通往临洮的道路十分险峻,车队难以通过。这时羌人势气正盛,马防决定先虚张声势,挫其威风,然后发动攻击。于是派两位部将各率百余轻骑,连夜赶到离临洮十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寨内多张旗帜,扬言天明时大军就要发动攻击。羌人想不到汉兵来得如此神速,其侦探看见汉军营内旌旗漫天,烟尘滚滚,不知有多少兵士,急忙赶回汇报,羌人首领更加惊慌,率军逃走。马防乘势发动攻击,斩首四千余级,遂解临洮之围。

〔例6〕 东汉安帝年间,羌人骚扰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朝廷命虞诩为武都太守前去平寇。羌人得到消息后,以数千人之众在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崤谷(今河南渑池东)一带阻击虞诩。虞诩立即命令停止前进,并宣称要上书请兵,等援兵到后再进发。羌人听到风声后,就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抄袭邻县。虞诩趁其兵力分散之机,急速推进,日夜行军二百里,同时令士兵各起两灶,每天增加一倍,于是羌人不敢逼近。有人问:“孙膑减灶而你却增灶;兵书上说每天行军不过三十里,以防发生意外,而现在每天行军二百里,这是为什么?”虞诩答道:“敌众我寡,行军慢就容易被他们追上,急速前进,他们就无法观察到我们的情况,敌人见我方炉灶每天增加一倍,必定以为我们得到增援,就不敢来追击我们。过去孙膑减灶是为了让敌人误以为自己势弱,而现在的形势不同,我们是要向敌人示强,叫敌人不敢追击我们。”不久,虞诩顺利地到达了武都郡府。

〔例7〕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后,袁绍失去谋士许攸和大将张郃,又被曹军烧毁乌巢粮食,心里十分恐慌。这时荀攸向曹操献计说:“现在我们可以扬言调整人马,分兵两路进发。一路去攻打邺郡,一路去黎阳截断袁军归路。袁绍听到这个消息,必然心神无主,分兵抵抗。我军可乘袁军出动之际,突然袭其营寨,必能取得胜利。”曹操采纳这一建议,派士兵四处散布消息。袁绍信以为真,果然兵分两路去迎击曹军。待袁军出发不久,曹军发起突然袭击,攻取袁军营寨,袁军溃败。

〔例8〕 东汉建安廿四年(公元219年),曹操率领大军,自长安进逼汉中。蜀军凭险固守,不与曹军交战。有一天,蜀将黄忠得知曹军的粮草屯积在一座山下,就与赵云商议劫粮,并且约定撤回时间。黄忠率部出发不久,就被曹军重兵包围,左冲右突,无法逃脱出来。赵云等约定时刻已到,不见黄忠归来,就带着十余骑去迎接黄忠。这时正当曹军发动猛攻,赵云一马当先,冲入重围,救出黄忠,且战且退,一直退回自己的营寨。曹军在后面紧追不舍,也一直赶到赵云营寨附近。赵云眼见敌众我寡,难以抵挡,就命令部下故意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摆出设有埋伏的假象。曹操来到蜀军营前,看到营内空空荡荡,怀疑有伏兵,不敢轻意进击。等到黄昏时分,曹军开始后撤,赵云命令部下擂鼓呐喊,万箭齐发。曹军顿时惊慌逃窜,自相践踏,死伤者不计其数。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营中视察,不禁称赞说:“子一身都是胆呀!”

〔例9〕 三国蜀汉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蜀后主刘禅听信流言诽语,下诏令诸葛亮班师回朝。诸葛亮在北伐前线接到诏书,惟恐犯欺主之罪,不敢停留,遂即勒令退兵。这时姜维提醒道:“倘若我军退去,司马懿乘机掩杀,那将怎么办呢?”诸葛亮授计说:“我军可分五路撤退。今日先退一路,假若营内有军一千,就掘灶二千,明日增至三千,后日增至四千,每日添灶而行。”杨仪疑惑地问:“昔日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日我军退兵,为何要增灶呢?”诸葛亮解释说:“司马懿善于用兵,一旦知道我军退兵,定会引兵追赶,但他害怕中我埋伏,必到我旧营内查看炉灶。他见每日增灶,就不知兵退与否,因而更加怀疑而不敢轻意追赶。这样,我军就可安然而退。”众将听后,十分钦服。于是,蜀军各路兵马依计而行,不久就撤回到成都。

〔例10〕 曹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魏征东将军满宠鉴于东吴每年都有攻魏的计划,上书朝廷说:“合肥城南临长江、巢湖,北面远离寿春,敌军前来攻击,肯定据水上占取优势;我军救援,应当先攻破敌军主力部队,然后才能解除包围。敌军进攻极为容易,而我们出兵救援却很困难,应当调出城内军队,在城西三十里有险可依之处,另建城堡固守。这是为了引诱敌军上岸,在平地上切断他们的退路。”护军将军蒋济提出不同意见。满宠又上书说:“孙子说‘用兵必须诡诈,所以要能战而显示出不能,以小利引诱敌人骄狂,假装恐惧使敌人上当’,这就是表面行动与实质不必相适应。又说:‘善于牵动敌人者,要造成一定的作战态势。’现在敌人未到而我们已从城内撤出,这就是以阵势引诱敌人。引诱敌人远离水域,选择有利时机发动攻击,在城外战场上取胜,城内就会得到保护!”魏明帝以为有理,下诏批准。满宠建成合肥新城。翌年,孙权出动大军,打算围攻新城,但因远离水域,停泊二十多天,不敢下船上岸。满宠对将领们说:“孙权得知我们迁移城址,大举出兵而来,是想邀一役之功,虽然不敢到城前攻击,但会上岸炫耀武力。”于是秘密派遣步、骑兵六千人,埋伏在肥水隐蔽的地方待机。孙权果然引军上岸炫耀武力,魏军伏兵突然发起袭击,杀死吴军数百人。孙权被迫退去。

〔例11〕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1年),魏征南将军王昶发兵江陵,以竹索为桥,渡河进攻。吴将施绩连夜逃入城内,不与魏军交战。王昶想把吴军引出平地,再与他们交战,就先派一部分兵马从大道返回,使吴军望见而高兴;又把缴获的铠甲、马具等物品丢弃在城的四周,以激怒吴军。然后埋伏下精兵,以等待吴军出击。施绩果然中计,领兵前来追击。王昶遂指挥伏兵,向吴军发起猛攻,大获全胜。

〔例12〕 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冉闵乘后赵石氏子孙争国、自相残杀之机,拥兵自重,杀赵主石二十八孙,即皇帝位,改元永兴,国号大魏,都邺(治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此时,赵新兴王石祇亦于襄国(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市)即皇帝位,改元永宁,遣汝阳王石琨将兵十万伐魏。永和七年(公元351年),赵主石祇派刘显率军七万攻邺,冉闵悉众出战,大破刘显军。不久,刘显杀赵主石祇,于同年七月再次引兵攻邺,又为魏主冉闵所败,还兵襄国称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正月,冉闵攻破襄国,杀刘显及公卿以下百余人,焚襄国宫,迁其民于邺,石氏遂绝。冉闵攻破襄国后,因连年作战,军中乏粮,命其军游食于中山、常山诸郡,并于此防备燕军南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四月,燕王慕容儁派慕容恪等率军击魏。魏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向冉闵建议说:“燕军士卒精锐,又乘胜而来,且彼众我寡,宜暂且避其锋锐,俟其骄惰,再益兵迎击。”冉闵听后勃然大怒,说:“我还想以此兵平定幽州,斩杀慕容儁,而今遇到慕容恪却退避三舍,天下人会怎样看我?”于是,冉闵亲率大军前往安喜(今河北省定州东)同慕容恪接战。冉闵见燕军皆骑兵而自己多步兵,不利于在平地作战,便引兵转入常山,欲在太行山麓丛林地带与燕军决战。慕容恪尾追不舍,直至廉台(今河北省无极县东北),与魏军十次接战,燕皆不胜。冉闵素有勇名,所率皆精锐之士,燕军望之生畏。慕容恪巡视魏阵后对其将士们说:“冉闵勇而无谋,其士卒连续奔袭,饥疲于色,甲兵虽精,难以为用,已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了。”冉闵引兵将趋山林,参军高开向慕容恪建议说:“我们的骑兵利于在平地作战,如果魏军进入山林,将难以制胜。宜尽快派轻骑兵实施截击。接战后佯装败走,诱敌至平阔之地,然后一战而胜。”慕容恪依计而行,冉闵果然中计,追至平地。慕容恪抓住战机,集中主力为中阵,选善射者五千人列于中阵前方,用铁锁连马,以防魏军突破;又各以一部骑兵为两翼,迂回包抄。冉闵引兵突阵,望见燕军中阵大旗,径直向前冲击。燕军两翼骑兵乘机包围夹击,魏军大败,冉闵溃围东走二十余里,为燕军生俘。

〔例13〕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392年)二月,翟钊派部将翟都占据舘陶,继而屯兵苏康垒。三月,后燕王慕容垂率军进逼苏康垒,翟都不抵后燕锋锐,被迫南走滑台(今河南滑县)。翟钊急忙向西燕求援。西燕王慕容永召群臣问策,尚书郎鲍遵说:“应该使两虎相斗,待双方都疲惫之时,我再权衡利弊、采取行动,这就是卞庄子的策略。”中书侍郎张腾大不以为然,反驳说:“慕容垂与翟钊强弱悬殊,如果没有外援,翟钊必亡无疑,我们还有什么机会可乘呢?不如当机立断,驰援翟钊,以成鼎足之势。我宜发兵直趋中山(后燕国都,今河北定州),途中白天多设疑兵,夜间多燃火炬,造成大军压境之势,迫使慕容垂回救中山。如此,则我军攻其前,翟钊攻其后,我们就稳操胜券了。”而慕容永没有采纳张腾的建议。六月,慕容垂屯军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南古黄河上),准备渡河,翟钊则在南岸布阵以待。慕容垂不便强渡,便率部分兵力西上四十里,佯做于西津渡河之势。翟钊不辨真假,亦将主力移置西津对岸。慕容垂见调动翟钊主力的意图已经达到,便立刻派中垒将军、桂林王慕容镇率军从黎阳津乘虚夜渡,天明时分,便在南岸布营列阵,翟钊发觉上当,急忙回军,被慕容垂打败。翟钊逃回滑台。收拾余众,北渡河至白鹿山(今河南修武县北),据险自守。后燕骠骑将军慕容农说:“翟钊没有粮草,不能久居山中。”于是便留一部待机,大部撤还。翟钊果然下山,燕兵急忙回军掩击,尽获其军,翟钊仅以身免。翟钊败亡,后燕军威更盛,西燕便在劫难逃了。

〔例14〕 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四月,北魏将领奚斤率军与夏将赫连定于长安相持不下。八月,魏主拓跋焘欲乘夏对西秦用兵之机,袭取统万(夏都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便率主力渡君子津(今内蒙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进至拔邻山。拓跋焘突然令筑城,留下辎重,以轻骑三万倍道先行,直奔统万。诸将不解,劝谏说:“统万城防坚固,破城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今却轻兵进讨,进不能克,退无所资。不若与步兵、骑兵、攻城之具一时俱进。”拓跋焘说:“用兵之术,攻城最下,为不得已而用之。如果与步兵、攻具一时俱进,浩浩荡荡,声威隆盛,敌必然惧而坚守。若不能尽快破城,兵疲食尽,进退无地。反而不如以轻骑直抵城下,敌见我步兵未至,无力攻城,意必松懈。我进而羸师以诱敌,敌很可能出城接战,这样,敌人就一定能被我所擒了。我之所以这样做,还因为我军将士离家两千余里,又隔大河,‘置之死地’,人皆敢死,其锋锐不可挡。令其攻城则不足,决战则有余。”魏轻骑进抵统万城下后,拓跋焘将大部兵力埋伏于深谷,以少数兵力在城下挑战。此时,夏将狄玉降魏,说:“夏主得悉魏师远来,急派人转告平原公赫连定,赫连定令使转告夏主说:‘统万城垒坚峻,难以攻拔。等我打败了奚斤后,再回师都城,到那时内外夹击,没有不胜的道理’。所以夏主才婴城固守,以待援军。”拓跋焘担心夏军避而不战,便退军示弱,并派拓跋健等率骑五千,西掠夏朝的居民。这时,魏军中有一位畏罪逃奔夏军的人对夏人说,魏军粮食已尽,代以野菜充饥,辎重在后,步兵亦未赶到,宜赶快出击。夏主便率三万步骑出城接战。魏将长孙翰等说:“夏军布阵难以攻陷,应先避其锋锐。”拓跋焘说:“我军不远数千里而来,意在求战,唯恐敌闭门不战。现在敌人已经出城,我反而避而不战,使敌勇我弱,这不是制胜的计策。”拓跋焘果断地佯装逃遁,以引诱夏军。夏军兵分两翼,鼓噪追击,行五六里,风雨骤至。魏臣赵倪对拓跋焘说:“如今风雨从敌人方向而来,若与敌接战,则我逆风而上,敌顺风而下,天不助我;而且将士饥渴,愿陛下收兵避战,以待后日。”崔浩当即反驳说:“这是什么话!我军千里制胜,一日之中,岂得变易!敌贪进不止,后军已绝,我应分军为二,隐蔽迂迴,攻其不意。风在人用,我如果分军出敌军后,顺风击敌,则风为我用,岂有不变之理!”拓跋焘连连称善。于是将骑兵分为左右两队夹击夏军。拓跋焘身先士卒,刺杀夏尚书斛黎文,又杀敌骑兵十余名,身中流矢,仍奋击不辍。夏军大败,夏主逃奔上邽(今甘肃天水市)。魏军遂入统万,获夏王、公、卿、将、校及诸母、后妃、姊妹、宫人以万数,马三十余万匹,数千万头,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

〔例15〕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十一月,李景隆在北平城外被燕王朱棣击败后,退守德州,会合各处兵马,期待来年春天,再大举进攻北平。为削弱敌兵有生力量,燕王根据李景隆部队多为南方人的不利情况,决定发大兵攻打雁北重镇大同,诱使李景隆前去增援,使之奔命于苦寒之地,依靠冻饿造成其部队大量减员。次年正月,燕王发大兵攻大同,李景隆闻报急率兵前往救援,当他率兵出紫荆关时,燕王却率部入居庸关返回了北平。李景隆此番奔波,士卒冻饿而死者甚众,被冻掉手指的占全军十分之二三,兵甲丢弃于途者不计其数。

〔例16〕 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闰三月,燕王朱棣在拔去沧州,战败德州盛庸后,决定对沧州、德州、真定(今河北正定)三角之势中的最后一角真定实施打击。为避免与敌人在城池坚固、粮草充足的真定城下作战,他命令士卒四处寻找粮食,并告诫他们不可远离军营。然后又派校尉挑担抱婴儿,装着逃避战乱的样子进入真定城,报告守将吴杰说:“燕兵四散外出寻粮,营中没有防备。”吴杰相信此言,便决定乘燕军不备出轻师进行掩杀,并随后派出部队在距燕军七十里的滹沱河畔扎营。燕王闻之大喜,指挥部队在天刚擦黑时渡河。有人劝他等次日天明行动,他说:“机不可失。如果稍缓进兵,敌人退守真定,城坚粮足,攻取就很难了。”说罢带头跃马渡河。由于河水太深,他命令骑兵由上游并排渡河,使下游河水变浅,步骑辎重借机从下游全部渡过河去。然后沿河二十里,与吴杰军遇于藁城。因为天色已晚,燕王亲率数十骑逼近敌营,以防其逃遁。次日,双方交战,燕王又命部分部队佯攻敌阵三面,自率精锐主攻其东北,终将敌阵攻破,击败吴杰,斩首六万余级。

〔例17〕 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九月,俺答率鞑靼兵由镇安堡(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北)入犯,佯攻独石。明军总兵赵卿急忙率兵往救,俺答趁机越过长安岭,攻掠云州(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北云川)、赤城、隆庆、怀来,游骑甚至前出至岔道(今河北延庆南)八达岭居庸关口外,大败明军。明王朝急令京营兵往援,俺答退走。俺答此行,屠堡数百,杀掠人民数万,怀庆、水平(今河北卢龙)之间积尸满野。

〔例18〕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10年)四月,征伐博穆博果尔的清军得胜凯旋,但博穆博果尔尚未捉到,皇太极仍不放心,在诸贝勒大臣欢庆胜利的时候,他又独自定下了捉拿博穆博果尔的计策。七月,皇太极挑选了二百四十名身强体壮,英勇果敢,箭法精湛的蒙古骑兵和四十名八旗护军,组成一支精锐的轻骑兵,由梅勒章京席特库、济席哈率领,在他的密示下,向着不为人知的方向飞驰而去。同时,皇太极又公开扬言:将要发大兵牧马黑龙江畔,一定要把博穆博果尔擒获。十二月中旬,大军未发,席特库却从遥远的黑龙江送来捷报,博穆博果尔及其家属已全部被俘。原来,皇太极考虑到出动大军容易为博穆博果尔侦知消息,便于躲避,于是就公开扬言要发大兵牧马黑龙江畔,意在驱使博穆博果尔向北逃窜,而暗中却派席特库、济席哈率蒙古兵从蒙古北边截击。博穆博果尔果然中计北逃,终于被席特库截获。从此以后,黑龙江上游地区重新回到了清政权的统治之下。

〔例19〕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军进至长江北岸,与驻守京口(今江苏镇江)的明总兵郑鸿逵水师和驻江南金山的明侍郎杨文聪隔江相持。夜间,清军在大筏上安置灯火放于长江之中,作出渡江的样子引诱明军发炮轰击,牵制明军注意力,而乘夜间大雾派轻骑数百名,密乘小舟偷渡过江,突然吹奏号角,遍张旗帜,虚张声势。明军仓卒列阵甘露寺抵抗,清军主力借机陆续渡江,明军溃乱,杨文聪逃苏州,郑鸿逵逃福建,清军占领京口。

〔例20〕 1933年10月16日,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宣达战役,作战方针是根据敌第33军单线配置的阵势,决定集中兵力,实行中央突破,直插敌人后方,并在两翼实行辅助进攻。为了隐蔽战役企图,迷惑敌人,战役开始前方面军以分布于营山、仪陇、蓬安之第9军四个团,苍溪、阆中、南部地区之第30军一部,广元、昭化地区之第31军主力,先沿嘉陵江积极佯动,造成红军向西进攻的声势,而以方面军主力十余个团分左、中、右三路秘密集结于东线,准备采用奇袭手段攻占要点,突破敌人防线,然后大胆迂回,猛打穷追,一鼓作气,歼敌制胜。17日拂晓,中路第一梯队之第30军268团,通过陡峭的小路,攀越五丈多高的绝壁,一举袭占土地堡附近之要隘烟灯寨,歼敌一个营,打开了缺口。其他部队继续前进攻下土地堡、凤凰观。下午,第9军攻占丘家堡、马渡关,敌中段防线即告瓦解。19日,第9军攻占宣汉城北要点板凳垭和尖子山,城内守敌不战而逃,宣汉遂告解放。20日,第30军占领达县县城。21日,左路军占领万源。由于在东线战斗发动前,西线红军广泛出击,迷惑了敌人,因此在东线战斗发动后,刘存厚竟认为红军主力尚在嘉陵江一带,在马渡关被占后仍以为系川东游击军骚扰,不足为虑。当第30军袭入达县县城时,这个一直挂着吴佩孚时代授予的“崇威上将军”头衔的老军阀,还在饮酒扶乩,占卜战局的吉凶,一闻警报,即仓惶南逃。

〔例21〕 1935年3月,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后,中央军委派出一部兵力向瓮安、黄平方向佯动,作出东进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姿态,而中央红军主力则直趋贵阳。此时,蒋介石由重庆飞抵贵阳督战,即调滇军三个旅赶到贵州保驾,又令薛岳兵团和湘军何键部,在余庆、石阡等地布防,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当各路敌军纷纷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出敌不意,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敌军防线,向敌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相继攻克定番、紫云等地,渡过北盘江,进占兴仁、安龙、贞丰等城。4月下旬,按照中央军委决定,红九军团向滇东北的宣威发展,进抵金沙江畔。中央红军主力以神速动作向西挺进,在昆明虚晃一枪,即直奔金沙江畔。4月2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红一军团抢占了龙街渡,红三军团抢占了洪门渡。中央军委和红五军团至绞平渡,其先遣队干部团一部,在总参谋长刘伯承指挥下,于5月3日在绞平渡偷渡成功,全歼对岸守敌,并击溃川敌两个团的增援,俘敌六百余人,控制了渡口。鉴于龙街渡面太宽,洪门渡流速过急,均不便渡江。根据中央军委决定,除留第十三团在洪门渡渡江外,红一、三、五军团和中央纵队从5月3日至9日,全部由绞平渡渡过金沙江。与此同时,红九军闭也在东川以西的树节、盐井坪地区,渡过了金沙江。

〔例22〕 1935年4月中旬,张国焘在江油地区召集高级干部会议,研究行动方针。在会上,张国焘解释撤出川陕根据地是为了迎接中央红军北上,提出两军会合后要在川西北创造根据地,并影响川、康、陕、甘、青等省,要求方面军应首先占领北川、茂具、理番、松潘一带地区,背靠西康作立脚点。方面军根据会议决定,计划首先突破邓锡侯在土门、北川河谷设置的防线,占领岷江流域的松潘、茂县、理番、汶川。北川河谷是方面军西进的唯一通道,敌人察觉红军有西移的动向,邓锡侯急令陶凯率三个旅到土门、北川河谷布防。北川河谷南面,耸立着伏泉山、千佛山、观音梁子等高山。山峰陡峭,东西蜿蜒百余里,是南扼川西平原、北控北川河谷的天然屏障,地形十分险要。土门地处北川河谷中段,是东达北川、西进茂县的要隘。为打破敌人固守北川河谷的计划,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发起土门战役。第一步,首先南打夺取伏泉山、千佛山、观音梁子,控制北川河谷,造成红军攻打成都的态势,以吸引和调动川敌主力。第二步,突破上门要隘,主力乘胜西进。4月底,方面军第30军第88师攻占伏泉山。5月1日,第89师占领墩上。3日,第9军、第30军主力攻占大垭口。10日,第30军第88师和第9军第25师各一部,从千佛山东侧向西左右夹击,攻占千佛山主峰佛祖庙。从6日至12日,敌人对大垭口、白家林、千佛山等阵地,进行攻击,战斗十分激烈。方面军攻占伏泉山、千佛山等要地后,以第9军、第30军和第31军一部,分左、中、路三路,于5月14日拂晓向土门发起总攻。当日占领土门、干沟,并乘胜追击,15日占领茂县,歼敌万余。

〔例23〕 1947年3月19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胡宗南以为西北野战军已不堪一击,急于寻找中共主力决战。西北野战军将计就计,利用敌要歼灭解放军于安塞地区的企图,以一纵的两个营向安塞以北方向转移,佯作掩护主力撤退的样子。胡宗南以为解放军主力已向安塞方向逃窜,便于3月24日调集敌整编第1、90师共五个旅向安塞急进,并派整编二十七师和三十一旅进占延安东北的青化砭地区,以保障其主力五个旅的侧翼安全。此时,解放军的主力已隐蔽在咸(阳)榆(林)公路两侧的青化砭地区,并以新四旅埋伏在青化砭以东及东北的高地上。3月24日,当敌五个旅被诱至安塞,31旅在拐峁补充了粮食,进入青化砭地区预设的袋形阵地后,西北野战军两翼部队以五个旅的兵力,东西夹攻,南北堵截,不到两小时,蒋军第三十一旅旅部及所率一个团近三千人,全部被歼,无一漏网。战斗中,解放军缴获近30万发子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