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277页(6881字)

(释文〕 水的流动,因为地势的高低而决定它的流向;用兵就要根据敌情的变化,来确定自己的取胜方式。

〔例1〕 春秋时,北戎侵袭郑国,郑庄公决定出兵抵御,但很忧虑戎人的厉害,因而对臣下们说:“戎人用步兵作战,我们用兵车作战,我怕车战难于进退,容易被戎人所侵凌突进。”他的儿子公子突建议说:“我们应当选派有勇气而缺乏刚毅的士卒去试探戎人,然后急速退却,以诱引他们追击。同时设三处伏兵,等待戎人经过。戎人轻敌就不会行动一致,贪利就不会协力作战;战胜不相让,战败不相救;先行的人得胜,必定冒进,而遭到伏击后就会急速奔逃,后进的人不来援救,他们就不免被消灭了。这样郑国就可以解除北戎侵袭的忧患了。”郑庄公完全按照公子突的建议去做。果然,戎人前队遇上郑国的伏兵,都惊慌逃窜,郑大夫祝聃领兵追击,将溃逃的戎人包围起来,全部歼灭,其余戎人也都大败而逃。

〔例2〕 春秋时,晋、楚两国军队在绕角遭遇。栾武子不想与楚军交战,就向祁公询问对策。祁公进计说:“楚军轻佻敏感,容易受刺激。我们趁黑夜逼近他们的营地,拼命地鸣锣击鼓,摇兵呐喊,就会把他们惊走。”栾武子听了,命令部众照此行动。楚军果然在当天晚间就逃走了。

〔例3〕 春秋时,吴国出兵进攻州来,楚司薳越率领诸侯军来救援,两军相遇在钟离(今安徽凤台东北)。吴公子光说:“诸侯跟随楚国而来,是出于不得已。胡、沈两国君主年轻而浮躁,陈国大夫年轻力壮却很愚顽,顿、许、蔡三国都憎恨楚国的政令,因此,七国联合作战而不同心,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如果分兵首先攻击胡、沈、陈三国的军队,他们就会首先逃跑,其他诸侯军也会随之动摇。楚军看到离散叛乱,必定奔命而逃。所以,请让先头部队放松戒备,后续部队巩固军阵。”吴王僚听从这一建议,用3000名罪犯首先进攻胡、沈、陈三国的军队,三国军队都争着来俘虏他们,但见这些罪犯有的逃跑,有的停步不动,顿时就乱了阵势。吴王僚下令三军急疾出击,一下子打垮了三国的军队,俘虏了胡、沈两国国君和陈国大夫;嗣后释放一些俘虏,让他们逃到许、蔡、顿三国的军队里说:“我们的国君死了。”吴军遂即擂鼓呐喊,追杀过去,三国的军队顿时溃败。楚军还没有摆开阵势,来不及与吴军交战,也全部逃走了。

〔例4〕 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匈奴左部句王吾斯率众反叛,到处烧杀抢掠。朝廷命令马续和中郎将梁并前去征讨,又派使者向单于劝降。单于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遂向梁并请罪投降。梁并因病回内地,由陈龟接任中郎将。陈龟认为单于不称职,逼他和他弟弟左贤王自杀,又想把单于的亲信和宗族迁到内地,这样,投降的那些人就对汉朝更加不信任,朝廷为此罢免了陈龟。大将军梁商认为匈奴难于用武力征服,应采取招降的政策,上书说:“匈奴叛乱之后,自知罪孽深重,穷鸟困兽尚且知道活命,更何况是一个种族呢?目前,运输量一天天增加,士兵疲苦不堪,虚内以供外,对中国不利。度辽将军马续很有谋略,治理边境已经很久了,深知该如何与他们作战。每收到马续的来信,看他谈起治边政策,往往与我的意见一致。如果命令马续一方面深沟高墙,做好作战准备,另一方面又以恩信招降匈奴,叫他们在规定的时期内向朝廷投降,那么就可以彻底降服匈奴,国家也就平安无事了。”皇帝采纳了梁商的建议,诏令马续招降反叛的匈奴。梁商又写信给马续说:“中国长期安宁,人们已不熟悉打仗了。在旷野之中交战,一决胜负,这是匈奴的长处,中国的短处;坚守城池,严阵以待,旷日持久,等敌人疲劳之后再作战,这是中国的长处,匈奴的短处。应该利用自己的长处,一面坚守阵地,以观察敌人的变化,一面又悬赏劝降他们,不要因为贪小功而乱大谋。”马续和其他边帅都按梁商的办法处理匈奴事件,收到很好的效果,右贤王部抑鞮率领三千多人,很快向马续投降。

〔例5〕 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窦固、耿秉率军出征西域,准备攻打车师。车师前王是车师后王的儿子,两个王庭相距五百余里。窦固认为后王之地路远,山谷深险,上卒将受到寒冷的折磨,因而打算进攻前王。但是,耿秉认为应当先去攻打后王,集中力量除掉老根,那么前王将不战自降。窦固思虑未定,耿秉奋然起身道:“请让我去打先锋!”于是跨上战马,率领所属部队向北挺进。其他部队不得已而一同进军,斩杀数千敌人。车师后王大为惊恐,便走出城门,迎接耿秉,摘去王冠请降。耿秉带着他去拜见窦固。车师前王也随之投降。汉军克定车师,尔后撤回国内。

〔例6〕 东汉中期,月氏王派遣七万大军前来攻打班超。班超寡不敌众,士兵都非常惊慌。班超鼓励大家说:“月氏人马虽多,但是他们跋涉数千里,翻山越岭而来,运输不便。我们不必害怕,只要坚壁清野,严守以待,他们很快就会断绝军粮,疲惫不堪,过不了数十天,就能把他们彻底消灭。”月氏兵前来攻打班超,不能马上取胜,抢掠各处,又一无所获。班超估计他们粮食将尽,定会向龟兹王求救,于是,派数百名精兵在其必经要道设下埋伏。月氏果然派使者携带金银珠宝,前去贿赂龟兹王。班超的伏兵迅速杀出,割下使者的脑袋,送给月氏统帅。月氏统帅惊恐万状,忙遣使者向班超谢罪,班超把他们放了回去。月氏从此不取兴兵,每年都向汉朝贡献珍品。

〔例7〕 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十月,前燕大司马慕容恪围段龛于广固(今山东淄博市以东)。此前,慕容恪引兵渡河,在距广固百余里时,段龛率众三万迎战,被燕军大败于淄水,段龛脱身而走,还城固守。慕容恪进军合围,并招抚其辖内诸城。燕军久攻广固不下,诸将请求急攻,慕容恪对部将说:“用兵之势,有的宜缓,有的宜急,不可不谨慎对待。如果敌我势均力敌,外有强援,恐有腹背受敌之患,则进攻不可不急。如果我强彼弱,外部无援,实力足以制敌,则应当谨慎守之,以待其自毙。兵法上说‘十围五攻’正是这个道理。段龛拥兵尚众,未有离心,淄水之战,段龛败北,并不是因为他的兵卒不锐,而是段龛本人指挥无方所致。如今又凭据坚城固守,上下戮力。尽管如此,如果我竭尽精锐攻城,数十日即可破城,但伤亡也一定很大。自用兵中原以来,将士连续作战,无喘息之时,我每每想到这件事,夜而忘寐,怎能不珍惜士卒的生命啊!关键在于夺取城池,不能急求取功名。”诸将听后,人人感慨,于是高墙深堑,固守待机。齐人也争相运粮馈送燕军。段龛婴城自守,樵采路绝,城中人相食。段龛无奈,率众出战失利,仅以身免。于是城中军民斗志顿沮,十一月,段龛被迫投降,燕军遂进占广固。

〔例8〕 东晋成帝时,苏峻以诛外戚庾亮为名,进兵京师,庾氏家族纷纷逃散。当时,庾冰为吴郡太守,单身逃亡,吏民畏于苏峻兵威,没人敢掩护他。只有一个士卒把他藏在小船上,并送他出钱塘口。此时,苏峻悬赏缉拿庾冰,沿途关口盘查甚严。那个士卒便喝了一些酒,佯装大醉,挥舞着船桨,向关口的巡卒喊道:“你们上哪儿去找庾太守?他就在我的船上!”躲在船上的庾冰听后大惊,但又不敢动,只好听天由命。巡卒见撑船的是个醉鬼,而且船小货少,没有认真检查,便予以放行。后来,苏峻兵败,庾冰设法找到了那位曾经救过自己的士卒,问他需要什么,士卒说只要酒。庾冰为他买了房子和奴婢,并使他家里常存有一百斛酒,直到终身。

〔例9〕 唐调露元年(公元679年),高宗委任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十八万反击突厥。唐军行至朔州(今山西省朔县)时,裴行俭对诸将说:“用兵之道,对兵贵诚,对敌贵诈。前不久统帅萧嗣业反击突厥,由于粮食在运输途中被突厥军抢去,致使部队挨饥受饿,惨遭失败。这次突厥一定会使用旧谋,我们宜以诈取胜。”他下令把兵车伪装成三百辆粮车,每车中藏精兵五人,各带大刀、弓箭,派老弱士兵随车护送,又派精锐部队在险要地方埋下伏兵。突厥兵上次尝到甜头,这次果然又来劫粮车。护送粮车的老弱士兵见到突厥兵,丢掉粮车就跑。突厥军劫获粮车,喜气洋洋赶到一片水草丰美之地,卸下鞍蹬,放马吃草,然后开车取粮。此时,藏在车中的唐兵一起跳了出来,一阵猛杀猛砍,突厥军惊慌逃窜,途中又遭伏兵袭击,几乎全部死亡或被俘。从此以后,突厥军再不敢劫唐军粮车。裴行俭有了一条安全畅通的后方补给线,大胆北上,歼灭了突厥的主力。

〔例10〕 唐朝安史之乱中,叛将令狐潮曾率四万余人围雍丘(治所在今河南杞县),张巡聚众二千余人奋力拒守,相持四十余天,令狐潮仍未能越雷池一步。张巡因孤立无援,终于资用不济,箭矢殆尽,形势危机。张巡心生一计,令士卒捆扎一批草人,穿上黑衣,趁夜将草人放下城去。叛军发觉后,以为唐军乘夜袭营,于是万箭俱发,张巡以此“借”箭十余万支。此后,张巡又令把草人趁夜放下城去,叛军发觉后,以为唐军故伎重演,想骗取箭矢,因而一箭不发。张巡见敌方已中计,便乘机放下五百名勇士,突然杀向敌营,叛军始料不及,顿时大乱,焚垒而逃,张巡率军追十余里,斩获甚丰,军威复振。

〔例11〕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浙东人裘甫不堪忍受官府的虐待,首举义旗,聚众反唐。他们先后攻占象山、剡县(今浙江嵊县),屡挫官军,众至数千人。唐懿宗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四月,王式奉诏率忠武、义成、昭义三道兵,进讨裘甫,至越州(治所在浙江绍兴市),王式即下令开仓赈贫。部将不解,劝阻说:“贼军未灭,军食方急,粮储不可随意散赈。”王式回答说:“个中奥妙,非汝所知。”在作战中王式又令军中“不燃烽燧”,以“懦卒为侯骑”。这种不循常轨,特立独行的做法,令部将大惑不解。裘甫起义被镇压后,诸将仍不理解,王式解释说,我之所以于用兵之际开仓赈贫,是因为一可瓦解敌军,二是我倾力进讨,诸城已无守兵,一旦为敌军所据,粮储自然亦为敌所有了。不置烽燧的原因在于,烽燧是用来告警和请求援兵的,我们的军队已尽赴前线,城中已无兵为继,烽燧只会惊扰士民,使其溃乱。之所以用懦卒为侯骑,是因为勇卒携带着精锐的武器,遇敌则不自量力,勇跃而斗,如果他们战死,那么贼兵打来就没人报警了。诸将听了王式的解释,无不叹服。

〔例12〕 唐末,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师长安后,朝廷即加凤翔节度使郑畋同平章事,以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受命后,即奏请朝廷以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收集散亡,准备反攻。黄巢派尚让、王播迫击郑畋,郑畋即令唐弘夫率兵在要害处设伏待敌,自己则率军前行,以诱敌西进。此时,尚让、王播认为唐军失长安以后,已如惊弓之鸟,闻风丧胆,不堪一击,于是贸然轻进,在龙尾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遭唐弘夫伏兵袭击,损兵两万,大败而归。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四月,黄巢派王玫出镇邠宁(唐方镇名,治所邠州,即今陕西彬县),谋固关中形势,不料王玫为部下所杀,归降官军。很快,渭北的唐弘夫、沙苑(在今陕西大荔县南洛、渭二河之间,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的王重荣,渭桥的王处存,武功的拓拔思恭,周至的郑畋对长安形成合围之势。四月五日,黄巢被迫弃长安东走,当夜露宿灞上。唐四面诸军得悉起义军已退出长安,便竞相入城,混乱不整。黄巢闻悉,突然纵兵回袭,唐军猝不及防,唐将唐弘夫、程宗楚战死,王处仔收拾余众,逃出长安。

〔例13〕 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公元936年)三月,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瑭拟反,朝廷制削石敬瑭官爵。五月,又命北面行营副总管张敬达从代州(治所今山西代县)移军南下,与义武节度使杨光远合兵晋安寨(今山西太原市晋祠南),欲攻晋阳(今山西太原)。晋阳的石敬瑭预感难抵官军,便向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求援,声称愿做耶律德光的干儿子,并约定事成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以北诸州给契丹。九月,耶律德光率骑兵五万,号称三十万自扬武谷(今山西原平县西北)南下,绕过唐代州刺史和忻州刺史的防线,直趋晋阳。行至北口(在今山西太原市北),遣使告知石敬瑭说:“我欲今日即破唐兵。”石敬瑭即遣使驰告耶律德光说:“唐兵尚锐,断不可轻视。请俟明日议战未晚。”契丹军马不停蹄,迅速投入战斗,石敬瑭遂派刘知远率部助战。唐将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等以步兵在晋阳城西北山下列阵,以高行周、符彦卿率骑兵先与契丹骑兵交战。耶律德光遣轻骑三千直犯唐步卒军阵。契丹不抵唐军之锐,引兵而退,唐兵追击至汾河之曲,契丹兵涉水而去。唐兵沿河岸而进。这时,契丹兵突然从东北方向袭来,将唐兵拦腰截断,斩唐兵近万人,余众撤回晋安寨。当晚,石敬瑭出晋阳北门,晋见耶律德光,问道:“皇帝远来,士马疲倦,即与唐兵接战,却获大胜,这是什么道理?”耶律德光回答说:“我率军南下时,总耽心唐兵断雁门诸路,伏兵于险要,侦察后发现唐兵并未在险要处设防,我才得以长驱而下,并断定大事必成。两军接战后,我方气锐,敌气方沮,若不乘此急战,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这就是所以能亟战而胜的道理,不能以劳逸的常理论说。”十一月,耶律德光扶石敬瑭称大晋皇帝,史称后晋。石敬瑭果然不负前诺,将燕云十六州割予契丹。

〔例14〕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九月,准噶尔蒙古首领噶尔丹率三万骑兵,自科布多(今蒙古共和国吉尔噶朗图)东侵,兵至车臣汗部后,又沿克鲁伦河东下,在进抵巴颜乌兰(今蒙古共和国温都尔罕西,位于克鲁伦河上游)一带后,停兵不前,自秋至冬,既不撤退,也不南下。清军遣使诱其南进,噶尔丹对清军使者大加侮辱,并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将要大举向内地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率诸军九万之众,于次年2月,分东、中、西三路夹攻噶尔丹,企图歼之于克鲁伦河一带。康熙帝率中路军出塞北进,于五月初逼近敌军。但是,西路军却因沿途草地多为噶尔丹军焚烧,只得绕道行进,加之天气异常,阴雨连绵,粮运困难,行军七十多天,士马疲困,请求中路军缓进以待。东路军也因故未能如期到达预定地域,清军形成左、右两路落后,中路孤立突出的不利态势。康熙帝分析敌情后认为,如果中路军撤退,势必危及西路,遂决定将中路部队一分为二,继续前进,对噶尔丹军实施夹击。噶尔丹见清军阵容强大,又闻西路大军已过土剌河,有遭夹击的危险,遂连夜自克鲁伦河以北的孟纳兰山率众西逃。当噶尔丹逃至特勒克济时,兵力仅剩万余人。五月十三日,清西路军进至土剌河上游的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距噶尔丹军仅三十里。昭莫多位于肯特山之南,土剌河以北,汗山以东,其地有小山,三面环河,林木茂盛,是设伏的理想之地。西路军主将抚远将军费扬古鉴于噶尔丹军长途跋涉,饥疲不堪,便采取以逸待劳,设伏截击的作战方针。清军经过激战,歼敌数千人,收降三千人,击毙噶尔丹之妻阿奴,噶尔丹仅率数十骑落荒西逃。噶尔丹在精锐丧失,牲畜皆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派人到康熙帝驻地鄂尔多斯进行试探。因其仍无投降归附的诚意,康熙帝遂于三十六年(公元1679年)二月,再次下诏出征。在清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噶尔丹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杀,喀尔喀地区(今外蒙古)重归大清王朝。

〔例15〕 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九月,徐天德、冷天禄在东乡(今四川宣汉)、达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起义。清政府派四川总督英善、成都将军勒礼善前往镇压。十一月,英善派重庆总兵袁国璜率川、湘、陕各路清军,进攻徐天德大营。徐天德乘清军立足未稳之机迅速猛攻,轮番作战,使清军三昼夜不能吃饭、睡觉,疲惫不堪,清军援兵到达后,合兵退驻老营湾,利用树木作桩,编以青竹,缚上皮为墙,墙外挖壕,每夜派兵百人巡逻,以阻止义军进攻。义军利用雾夜,以火攻摧毁清军防御措施,万余人突入,全歼清军,杀死袁国。

〔例16〕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三月,清军攻打九江。当时太平军在九江对岸小池口筑有土城,并在周围段窑、枫树坳、独山镇等处数十里范围内,修筑堡垒数十座。都兴阿与鲍超攻打小池口,而命多隆阿扫除周围堡垒。多隆阿一战攻克段窑后,扬言攻打独山镇,而暗中去袭击枫树坳。他派出一支部队,绕到山南袭击太平军营寨,趁太平军纷乱时,袭破枫树坳。然后领兵疾至独山镇,他见独山镇垒坚濠深,本桩竹签四处密布,不易攻取,就派轻骑挑战,将太平军诱出,而伏大队于险要处,等太平军进入埋伏后,发动突袭,并派人潜越濠沟,纵火焚烧太平军营帐,乘乱将独山镇攻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