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派小说与写实派小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29页(689字)

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从创作方法角度对小说之分类,出撰于公元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为我国文学理论首次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的论述。梁氏在西方文学理论的启迪下,于文中分析小说之艺术特征及分类,云:一,小说能表现“身外之身、世界外之世界”,表达人类之理想。二,小说又能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人生,将其底蕴和盘托出、彻底发露。“由前之说,则理想派小说尚焉;由后之说,则写实派小说尚焉。小说种目虽多,未有能出此两派范围外者也。”这里,初步揭示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的特征,这在当时中国的文学理论界,无异于空谷足音,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我国近代最大的美学家王国维,于公元1908年完成《人间词话》上卷,论及“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此亦接触到创作方法问题,并指出写实与理想二派实有紧密的联系,对此问题的论述在理论上有所加深。公元1914年,成之(吕思勉)着《小说丛话》,连载于《中华小说界》,其言小说之分类,标有“写实主义及理想主义”之名目,然实自小说“所载事迹之虚实言之”。写实主义小说,指“事本实有,不藉虚构”之纪实小说;理想主义小说,则指“取天然之事物,而加之以选择变化,而别成一新物”,即虚构之小说。从理论之正确性与深刻性看,成之《小说丛话》对创作方法之论述,实不及前此十多年的梁氏之论述。由此观之,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关于创作方法之论述,实为我国近代文学理论中关于此一问题的最早、最深刻之论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