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北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第298页(654字)
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赖希、弗洛姆、马尔库塞等人,赖希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他企图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捏为一体,认为二者都有不足之处,需要在修正的基础上互相补充。他认为性压抑和阶级统治都是互相联系的,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性解放的要求,就成了社会制度改革的动力、炸药,性解放是人类总解放的一个主要方面。由于他极端荒谬,被开除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德国共产党也开除了他的党籍。
弗洛姆和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学派人们称它为“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他们竭力主张用弗洛伊德理论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弗洛姆认为,马克思强调了人的解放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但是忽视了心理因素的作用,认为要使人获得解放,一是要提倡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二是要建立一个“心理健全”的无压抑的“人道主义社会”。马尔库塞则走得更远,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必须有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来代替它。这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严格的操纵和控制之下,一切人和物都成了管理对象,一切社会关系都变成了片面的技术关系,它摧残了人性,压抑了人的追求快乐的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为了解除人类的痛苦,就要进行一场“本能结构的革命”,即心理上的革命,反对服从技术,要求解放人性,解放性欲。
上一篇: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
下一篇:西方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