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日本人学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30页(1031字)

在东方文化中,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是具有一定独创性的文化体系。与此相比,日本文化在整体上缺乏独创性,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辐射的结果,其产物就是日本古代的佛教文化与儒教文化。明治维新后,日本把目光转向西方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从而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又加入了西方文化的色彩。可以说,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借鉴学习,调和折衷。永田广志在分析日本哲学思想时说:“日本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这样不发达,首先是由日本历史的后进性决定的。日本长期是落后于‘中华’之国——中国的后进国,接着是落后于欧美列强的后进国,所以它在能够创造出达到先进国水平的意识形态以前,必然要从先进国进行移植。因此,缺乏创造性或独创性就构成了日本哲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日本思想“表现在各种形态和方法的神佛调和、神儒调和以及神、儒、佛、老调和就是典型的,而且是最大的变形。”日本文化的这种移植性,具体到人学思想上也是这样。在古代,主要是吸取中国人学思想,在近现代主要是摄取西方人学思想。当然,我们在肯定日本人学思想主要是移植、缺乏独创性的同时,也不排斥某些人学家具有某种独创性。如日本古学派的荻生徂徕,对圣人的看法就别出心裁。他与中国儒家的圣人观,主要是强调其道德境界不同,认为圣人的根本品格主要是智慧上的,即“作者之谓”(创造礼乐典章制度)。又如福泽谕吉,他受西方思想影响是无疑的,但他的人格“独立”观念则主要是他自己体验出来的。日本现代的人学思想也并非完全没有任何独创性,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日本人学思想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日本人学(从公元6世纪到19世纪中叶):日本近代人学(从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现代人学(从1945年至今)。日本古代人学主要是在中国儒家人学和印度佛教人学影响之下产生和发展的。日本近代人学与日本现代人学则主要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同时又与日本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日本人学思想主要是通过宗教、哲学和文学表现出来的,独立的人学体系颇为少见。只有个别思想家试图建立独立的人学体系,如近代思想家和辻哲郎。日本古代人学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有生死、人性及其善恶、圣人人格、人格修养方法、仁义伦理道德等。日本近现代人学则主要围绕人的自由平等、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个人主义、恋爱、婚姻、爱、人生目的、人的幸福等问题而展开。

上一篇:陶菲格·哈基姆 下一篇:日本古代人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