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佐久间象山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48页(1416字)

【生卒】:1811—1864

【介绍】:

江户时代末期的儒学家,西学家,名启,字子明,号象山(仿陆象山),又号沧浪,养性斋,通称修理。信州松代人。自幼聪颖,既长豪迈异群,颇有远见。为潘主真田幸贯所赏识,提为近侍。后抵江户,入佐藤一斋门学习儒学。时外国势力日逼,国家危难,象山深尤患之,留心国防,于是赴伊豆学习炮术,希望从西学来加强国防,后美舰来日,是战是和,朝野不一。象山反对继续锁国,力主开国。门人吉田松阴谋海航赴美,象山授其计。事败后被捕下狱。出狱后,将军德川家茂召之,家人门生尤其为攘夷者所害,皆劝其勿往。象山不以为意,乃曰:“再有征命不可辞也,子等爱余乎?爱国乎?若爱国则勿止余此行,岂不知开港不行乎。今日为国画长计,舍我其谁也?纵令为此殒命,他日必有从我说者。”果行,不久在京都为攘夷派流浪武士暗杀。象山着有《兰语汇炮卦》、《女训》、《省侃言録》、《葬礼私说》、《象山抄》等。在思想上,象山表现出调和折衷东西的特性。一方面,他仍推崇儒家学说,认为东方道德之学高于西方,主张道德取之东方;另一方面则称赞西方的技艺文字,说“凡泰西诸门所出器玩,率无精巧”,强调东方要好好向西方学习,他在一首诗中写到:“东洋道德西洋艺,匡廓相依完圈模;大地周围一万里,还须缺得半隅无”。很显然,象山的“东洋道德西洋技艺”的思想与中国近代的“中体西用”是一致的。象山的人学观点有,承继中日儒学传统,提倡圣贤之学,并对“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圣贤之学 在象山那里,所谓学首先是学德行,他说:“凡学以德行为首,才识次之,文艺最末”。而德行之学也就是圣贤之学。他强调人要以圣贤之学为志,如果不以圣贤之学为志,“立志卑陋,以圣贤之学不可为,舍其良心,甘自暴自弃,唯以工文词记诵为能,存心欺妄,不知为己之学!好为大言,互相标榜,修饰外貌,专务虚名,营营一生枉为小人者,世间比比有之,诸生可以自讼。”象山指出,圣贤之学的具体门径,一是从读书入手,一是从行为举止入手。他说:“读书务以小学为先,次四书,次五经,以及周、程、张、邵、朱诸子之书,务在循序致精,毋得卤莽躐等,非理无益之书,不许妄看。”在行为举止上,象山的要求是:言忠信,行笃敬。由此可入圣贤之途,否则即是多才多艺,也是在之道外。他告诫他的门生:读书必敛身坐正,常宜收敛庄肃,居常须要简默,并说这些“皆古圣贤教人之良规,非予之私言”。

(2)君子之乐 象山认为,人通过畏难的体验就会有一种新的境界,他结合自己的实际说道:“身虽在囹圄,心无愧怍,自觉方寸虚明,不异平日,人心之灵与天地上下同流,夷狄患难,累他不得,亦可验也。”“吾不履此境,无此省觉,经一跌,长一智,果非虚语。”在他看来,身处难中而不知难,无畏无惧,这也就是乐。他说:“抗孔圣浮云之志,养邹叟浩然之气,宠辱不惊俯仰不怍,究天地之际,观古今之变,玩万物之理,稽人身之纪,虽在困极,乐亦有焉。”他进一步提出君子有五乐,这五乐都与富贵无关。一乐为,国门知礼乐,骨肉和睦相处。二乐为,取予不苟且,廉洁自养,内不愧妻,外不怍民。三乐为,请明圣学,心认大道,随时安义,处险如夷。四乐为,生于西人开启物理研究之后,能知古圣贤所未知之理。五乐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精粗不遗,表里兼该,泽民报国。

上一篇:大盐平八郎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