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曼,爱德华·钱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51页(1181字)

【生卒】:1886—1959

【介绍】:

美国心理学家、符号学习说的创立者。早年受教于霍尔特,1918年起任加里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1937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着作有:《动物和人类的目的行为》(1932)、《托尔曼文集》(1951)等。

托尔曼对心理学各学派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接受了策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机能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派的许多概念,形成了新行为主义流派,自称为“目的行为主义”。符号学习说是托尔曼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动物和人的行为都具有目的指向性,学习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须认知各种环境条件,这种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他用符号这一概念来代表对环境的认知。如一幅地图上有许多符号,它们向查地图的人呈现可行的路径,其中还对最便捷的路径给予某种说明。这种最佳路径是查看地图的人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各种选择作出权衡之后,在朝着目的或目标前进中,根据查地图的技能而作出的。同样,学生的学习也是依据“头脑里的地图”,根据环境的符号来达到目的的。其中符号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奖励则指出了可行的方向。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托尔曼设计了一些位置辩认实验,如让老学会走有障碍的迷宫,学会选择行走的路线。托尔曼把老鼠分成ABC三组:A组在整个15天的实验期间没有食物奖励;B组每天都有食物奖励;C组在实验的第11天才给以食物奖励。实验数据表明,C组老鼠比B组老鼠的错误率更低些。也就是说,后来受奖励的老鼠比起有规律地受奖励的老鼠在走迷宫时完成的更好,这是因为后来受奖励的老鼠在开始尝试阶段已为完全探索迷宫作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托尔曼认为,如果有两个儿童,一个儿童善于仔细推敲新问题和困难的技术,并且能熟练处理这一问题或技术,另一个儿童虽然能够迅速处理新问题或困难技术,但理解不透,过后便迅速遗忘了。把这两个儿童相比较,许多教师会认为前者在各方面都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托尔曼认为,学习是反复证实的结果,如果在有目的或有意的行为中,期待得以实现,那么学习的可能性就提高;如果期待不能实现学习的可能性就下降。托尔曼同那些主张奖励和惩罚对反应有强化和消退作用的行为主义者不一样,他认为奖惩不过是一些简单的信息符号,这些信息符号只不过揭示了行为的大体趋向。有目的的行为,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儿童的教育,都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行为。但是不要把通过发现学习看作是玩游戏的借口,不要认为把时间花在发现上面还不如花在直接的和正规的教学上。抱有这种偏见的人完全误解了游戏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暴露了他们对儿童学习过程多样化的无知。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儿童通过发现法学习材料,比起鹦鹉学舌般地学习材料要更容易理解,保持的时间更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