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06页(394字)

本作枇杷。

古代拨弦乐器。右手向前弹出曰枇、琵,向后弹进曰杷、琶。初,凡以此手法弹奏之怀中乐器皆称琵琶。

宋以后,区别圆形音箱与半梨形音箱,前者称阮咸,后者称琵琶。①圆形音箱琵琶。秦末,民间于手摇鼓皮面上安弦弹拨,称弦鼗,又称秦琵琶。西汉武帝时,于长柄圆形音箱上架四弦,以柱撑之,名汉琵琶。相传西晋阮咸善弹之,故又名阮、阮咸。

月琴、三弦皆由此发展而来。②半梨形音箱琵琶。头部向后弯曲,即曲项。桐木板蒙面,四弦四柱。

源于美索不达米亚,东晋穆帝时由天竺传入中国北方,南朝梁时传至南方。隋唐时广为流行,成为歌舞音乐重要乐器。龟兹琵琶、五弦琵琶、忽雷(二弦)、火不思(三弦)皆属其范畴。

宋元时,吸收汉琵琶优点,增设品位,扩大了音域。

明清时,发展为四相十品,改横抱为直抱,改拨子弹奏为直接用五手指弹奏,表现力大大增强。今日本正仓院尚存有唐曲项琵琶实物。

上一篇: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