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77页(905字)
指唯物史观从什么出发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才能达到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认识。
每一种历史观都有自己的出发点;由于出发点不同,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也就不同。神学历史观以神为出发点,把神的意志看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现象的最终根源。人本主义历史观以人为出发点,用抽象的人性作为衡量社会的尺度和解释历史的依据。这两种历史观的出发点都是错误的,因而不能成为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中的根本变革,这首先就是出发点的转变。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明确指出:“历史的发源地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而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91页)。
马克思这一论述,针对青年黑格尔派把历史发展看作是由“自我意识”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物质资料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观点,指出要真正认识某一历史时期,就要去认识这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的生产方式,从而正确地规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物质生产或称物质资料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这是因为:首先,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的起点,是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决定性条件。其次,物质生产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再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不以人为出发点,绝不是排斥对人的研究。它只是反对从人的本性出发解释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反对脱离人类活动的历史环境孤立地研究人和人性。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史,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更替的历史;人是什么样,“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页)。
正是历史唯物主义把物质生产当作自己的出发点,才使对人及其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成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