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120页(1578字)

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过程,即以经济制度的演变、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在西方经济学界,从重商主义者到古典经济学家,曾有不少人论述过历史上的经济问题,提出过有关经济与历史的关系的论点,但这些论述还构不成经济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经济史学,在19世纪晚期产生于西欧。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同一时期内英国和法国的一些经济史研究者,成为西方经济史学的奠基人。

他们是:德国的施莫勒(G.von Schmoller)、毕歇尔(K.Bücher),英国的罗杰斯(J.E.T.Rogers)、吉宾斯(H.Gibbins)、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艾希利(W.J.Ashley),法国的勒瓦瑟尔(E.Levasseur)等。

20世纪前半期,经济史学在西欧和美国有较大的发展。德国的桑巴特(W.Sombart),英国的克拉潘(J.H.Clapham)、波士坦(M.Postan)、托尼(R.H.Tawney),法国的芒图(P.Mantoux)、亨利·瑟(Henri Sée),瑞典的赫克歇尔(E.F.Heckscher),奥地利的道布希(A.Dopsch),比利时的皮朗(H.Pirenne),美国的汤普逊(J.W.Thompson)、罗斯托夫采夫(M.I.Rostovtzeff)、阿歇尔(A.P.Usher)等人,都是在经济史学的一定领域内有重要着作问世的经济史学家

但必须指出,这些西方经济史学家在有关理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或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单线的还是复线的、是渐变的还是突变的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争论不休。

20世纪50年代末,在西方经济史学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它通常被称为新经济史学或计量经济史学(econometric history)、历史计量学(cliometrics)。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福格尔(R.W.Fogel)、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C.North)、恩格尔曼(S.L.Engerman)等。

这些新经济史学的研究者把以往的西方经济史学称为传统经济史学,认为后者停留于历史编纂的水平,而未能把理论与历史结合在一起,以及未能运用现代数量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史过程。他们声称新经济史学弥补了传统经济史学的上述缺陷。60年代至80年代内,新经济史学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史、美国南部经济史、铁路史、经济周期史、历史上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市场发展过程等领域内的若干着作,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新经济史学在系统整理历史上的经济资料和运用经济计量技术等方面是有成就的,但新经济史学过分强调现代数量分析方法的作用,从而不适当地提出若干假设条件,甚至违背真实的历史过程。传统经济史学的研究者对新经济史学的历史计量结果普遍感到怀疑,指出这是“数学游戏”,是“伪经济史学”,而不是经济史的科学研究。

传统经济史学与新经济史学之间的这场争论至今仍在进行。

从德国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关于经济史的论着算起,在西方,传统经济史学已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从美国新经济史学的产生算起,新经济史学的历史也已有30年左右。目前,在西方经济史学界,仍然是传统经济史学占据主流地位,新经济史学并未取传统经济史学而代之。

基本原因在于:经济史学毕竟是一门历史科学,它不可能脱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事实和具体过程。数量分析作为一种方法,确实是有用的,但如果抽掉了历史的具体事实和具体过程,人类社会经济的历史被简化为若干个数学公式和若干张统计表,那就既不能说明历史的本来面貌,也无助于探究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上一篇:非均衡经济学 下一篇:教育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