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122页(1719字)

研究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者行为、消费结构、消费趋势、消费政策的一门学科。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英、法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Petty)、亚当·斯密(A.Smith)、李嘉图(D.Ricardo)、魁奈(F.Quesnay)、西斯蒙第(Jean-Charles Leonard Simonde de Sismondi)——早就讨论过消费经济问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歇尔(A.Marshall)和凡勃伦(T.B.Veblen)曾分别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和制度学派角度对消费经济问题进行了考察。1936年,凯恩斯(J.M.Keynes)对消费函数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这一切都为西方消费经济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消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在马歇尔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凡勃伦关于消费的制度与心理分析,以及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消费经济学着重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①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凯恩斯在这方面的论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即认为消费支出与实际收入之间保持稳定的函数关系,但消费增长的幅度小于收入增长的幅度。凯恩斯以后,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点。

如杜生贝(J.S.Duesenberry)等人提出相对收入假定,认为消费支出既要受周围的人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又要受本人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生命周期假定,认为一个人总是想把自己毕生的收入在消费支出中进行最优分配,在少年、壮年、老年等不同阶段,储蓄与消费将有不同的分布;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持久收入假定,认为消费支出与预期的未来收入、即持久收入有关;贺塔克(H.S.Houthakker)和泰勒(L.D.Tayloy)提出消费品存量调整假定,认为在耐用消费品支出方面,消费品存量及其调整影响消费支出,等等。这些假定补充或修正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②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只是抽象地谈到人的欲望对消费的刺激或诱导作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消费经济学研究中,有若干新的论点。

例如,强调消费者对购买意义的认识和对商品知识的掌握在消费支出中的作用,强调消费者个人购买经验的积累对个人消费行为的意义,强调消费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消费风气的影响,等等。③消费结构。在这方面,又可以分为家庭消费结构和社会消费结构。从家庭消费结构来看,家庭成员的组成及其消费目标、家庭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收入的特征、家庭资产选择方式等都对家庭消费支出的结构发生有力的影响。

从社会消费结构来看,除了价格因素、收入因素、商品因素(指可供选择的商品品种、数量、质量、包装、色彩等)而外,消费者个人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消费者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生活观、消费者对时间和社会地位的评价、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职业特点等。

所有这些因素制约着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后者的变化又制约着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变化。④消费水平的衡量。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研究领域。这里不仅包含了社会购买力计算的困难,而且还涉及社会的评价标准。

具体地说,劳务消费量、闲暇、健康状况、环境舒适程度、住宅条件、交通方便程度等等都应当包含在社会消费水平之内,但其中每一项都是不易测定的,而“加总”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较大的突破。

⑤消费政策。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社会经济结构、文化教育状况和基础设施(如电力供应、通讯设施)的不同,消费政策是有区别的。

发达国家的消费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提高生活质量、防止消费品积压,以及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政策的重点则应放在适度消费以增加储蓄、抵制国际消费示范的不利影响和防止早熟消费方面。

西方消费经济学的一些论点和政策主张可供我们在分析消费经济问题时参考。

上一篇:教育经济学 下一篇:激进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