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849页(1039字)

【生卒】:1898—1987

【介绍】:

埃及剧作家、小说家

被誉为“阿拉伯现代戏剧之父”。全名为侯赛因·陶菲格·哈基姆。出生于亚历山大省一个官吏家庭。母亲是土耳其人,对他管束甚严,造成他性格内向。

在达曼胡尔读完小学和初中后,进入开罗法律学校。在校期间,他写出《新女性》(1922)等一组话剧。

1919年因参加反英示威而被捕。1924年自法律学校毕业后成为注册律师。1925年赴巴黎深造。他酷爱文学艺术,在法国期间潜心研究了希腊悲剧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1928年回国,先后在坦塔、亚历山大等地从事司法工作。后历任教育部、社会事务部局长,国家图书馆馆长,文学艺术和社会学最高理事会专职理事,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阿拉伯语言科学院院士。

曾获国家文学表彰奖、地中海国家最佳文学奖及思想家称号。他借鉴欧洲古典戏剧,从古希腊和阿拉伯神话中汲取养料,融东方宗教哲学和法老时代的文化精神,创立了阿拉伯现代戏剧体系。在理论上,他以运动的前进的思想代替中世纪僵化的形而上学观点,在艺术上注重塑造形象的细节描写,运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有机结合的对白,使之具有生动朴实的特色。一生创作戏剧约80种,分社会戏剧和哲理戏剧两大类。

社会戏剧大都反映埃及在封建王朝期间的社会生活。运用心理分析、讽刺等手法,探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有反映农村贫富斗争的《柔软的手》(1954)、《交易》(1956)等。取材于埃及神话的《伊齐斯》(1955)和《一千零一夜》的《山鲁佐德》(1934)、《智者苏莱曼》(1943)以及根据古希腊神话改编的《皮格利翁》(1942);荒诞剧《彷徨的苏丹》(1960)《喂,爬树人》(1962)《食者有其粮》(1963)。

根据个人经历创作了三部长篇:《一个乡村检察官的手记》(1918)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一件杀人案的侦破过程,揭示了农民与统治阶级间的尖锐对立,猛烈抨击了当时的行政、司法和立法制度。《灵魂归来》(1933)叙述主人公投身反对英国占领的英勇斗争的过程,探索自法老时代延续至今的埃及精神——变革精神。这部小说被誉为埃及现代文学中第一部现实主义佳作。《来自东方的小鸟》(1941)表现了东西方文化冲突。

长篇《神圣的纽带》(1944)探讨两性关系。评论集有《文学的艺术》(1952)、《均衡论》(1955),散文随笔有《哈基姆的驴》、《哈基姆的手杖》、《岁月之花》、《走向明天》、《春秋之旅》等14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