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红楼梦鉴赏辞典

临江仙·柳絮

书籍:红楼梦鉴赏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3:43:0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红楼梦鉴赏辞典》第280页(1171字)

【条目出处】:见第七十回

【释文】:

薛宝钗的这首《临江仙》,在这次起社填词咏柳絮的众作中是夺魁之作。

词的起调两句“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一开头就与黛玉写的那首《唐多令》形成对照。作为柳絮的飘坠之地,黛玉选中了带有悲剧色彩的燕子楼;宝钗则选中了一派富贵气象的“白玉堂”。

黛玉以柳絮之随风飘泊为恨,抱怨春之无情;宝钗则赞美东风之“卷得均匀”,颂扬春之“解舞”。

这两句已经把柳絮的飞扬写成熙洽欢愉之景,并把柳絮的称心如意之状写得浮现纸上。下面再衬托以“蜂团蝶阵乱纷纷”一句,更给人以春意盎然的喧闹之感。

前面史湘云《如梦令》词中的“鹃啼燕妒”句与宝玉《南柯子》词中的“莺愁蝶倦”句,也是起衬托作用的,却是为了把情景烘染得更为凄凉,其艺术效果正与此相反。过拍“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两句,是进一步就苏轼咏杨花的《水吟》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三句所作的翻案文章,也是引出下片结拍两句的伏笔。

换头“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两句中的“万缕千丝”,与探春所写《南柯子》上片中的“纤纤缕”、“络络丝”相同,可视作形容柳絮,也不妨视作描写柳条或喻指情思(丝)。其所写景物与探春所写近似,而所抒发的感情迥然相异。

探春词中对柳絮的“东西南北各分离”,流露出无限悼惜之情;这两句却对柳絮的“随聚随分”表示不足置念,无须挂怀。至于下面“韶华休笑本无根”一句,则正如宝钗自述其写作意图时所说:“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

”最后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两句,充分表露了柳絮的、实也是作者的心愿。句中的“送我”二字是情见乎词的。这两句也遥承上片过拍两句。飞絮既不“随逝水”,又不“委芳尘”,那就当然只有“上青云”了。

这不仅是一首为柳絮翻案的作品,也是一篇宝钗的内心独白,一幅宝钗的自我写照。在《红楼梦》中,通过三次起社的情节全面展示了钗、黛诸人的才情、意趣、性格。三次的写法各不相同。这次填词咏柳絮是最后一次,也是曹雪芹精心安排的一次。他既以柳絮的飘零来象喻和预示大观园的好景不长,诸人分离四散的日子即将到来,又让读者从这些咏柳絮的作品分别看到它的作者的身影。其中,黛玉的《唐多令》和宝钗的这首《临江仙》,更是这位艺术大师着意经营的传神之作。

同样是柳絮,黛玉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悲剧人物,抱着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心情来写它,就把它的飘零的命运写得更加哀苦伶仃;宝钗作为一个顺从并迎合封建制度的典范,抱着与现实水乳交融的心情来写它,就把它写得如此春风得意,终而借助风力直上青云。这是《红楼梦》借助诗词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