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地下建筑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39:41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556页(1347字)

在大中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对扩大环境容积、提高环境质量、节省能源消耗、缓解各种矛盾,有显着功效。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地下空间视为新的资源,大力发展各类地下建筑,积极开辟地下交通空间、商业空间、储藏空间、防灾空间,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等地下空间。其中利用最早、作用最大、发展最快的要算地下交通空间的开发。

自从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条长6公里的地铁以来,迄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上百个城市修建了将近3500公里的地下铁道。伦敦、纽约、巴黎、莫斯科、东京等5大城市的地铁最多;纽约地铁最长,长达438公里。

莫斯科地铁客运量占该市客运总量的47%左右;香港地铁每天的客运量达到170万人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下班乘车难的问题。城市交通空间逐步从地面转入地下,有效地缓解了车辆拥挤状况。

地下交通空间除了地铁以外,还包括地下人行道、地下停车场、地下交通广场等内容。巴黎有近80座地下停车场,总共10万个停车泊位。

日本公共停车场279个,有107个在地下(最大的西巢鸭停车场泊位达1650辆)。

日本“停车场法”规定,凡在指定区域建房、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建筑都有设置停车场的义务。所以日本城市中心区利用建筑物地下室设置车库相当普遍,在解决城市停车问题上起了重要作用。许多国家为了进一步改善地面交通和环境,都在努力开发地下商业空间,把大量人流吸引至地下商场。

为了克服不利的气候条件,有些城市还修建了地下步行道系统。加拿大多伦多的地下步行系统堪称世界最大,它把市中心的30幢高层办公楼和5个地铁车站在地下连通起来。在整个系统中,除步行道外还有1000家商店、许多餐馆,3座电影院,9处喷泉和花园。

日本在1957年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街之后,相继有17个城市兴建了76条地下街,总面积达83万平方米。

大城市中的大商场、小商店即使在白天也多采用人工照明,因此从地面转入地下也为人们乐于接受;对于一些本来在地面就不需要天然采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储存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利用地下空间则更是无可非议的。防灾空间的利用更是如此,由于地下30米处的地震波的加速度仅为地表处的40%,破坏作用比地面轻得多,所以像日本等多地震国家都把地下空间指定为地震时的避难所。

世界很多国家鉴于战争与和平交错发展的历史教训,普遍重视利用地下空间作为掩蔽体,即使长期保持中立的瑞士、瑞典,现已建成的地下核掩所足够全国80%~90%人口使用。综上所述,可见地下空间的利用内容和范围有着广阔的前景,不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未来,都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

当然,修建地下建筑物对工程地质条件要求较高,施工比较困难,工期较长,一次性投资大,初始成本高,因此在设计时要重视经济效果分析;此外,地下空间工作条件和生活质量较差,如:见不到阳光、湿度大、封闭压抑、空气不易流通、微生物繁殖快,以及噪声级增强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求设计时做到地上、地下统一考虑,综合规划、分层开发利用,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尽量使地下环境接近地面环境的生活质量。可以预料,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下环境的局限性将会得到改善和克服,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二空间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取得飞速发展。

上一篇:建筑市场 下一篇:工程索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