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课程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3:17:3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134页(519字)

亦称“软形课程”。

它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是以问题为中心,在若干学科中选择几个认为重要的学科合并成为一个范围更广的学科,规定学生必修或选修,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20世纪初首先出现于美国。20年代末,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引伸出一个较激进的“核心课程理论”。主张以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为核心。教学时间占所有课堂教学时间的25~40%,其余时间由学生任选其他学科。他既反对“学科中心论”,也反对“活动中心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个人处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美国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1-2年级学生学习认识当前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本地社会);3-4年级学习认识扩大了的环境;5-6年级学习人类的发现和发明;7-8年级学习物理的和生物的环境中的事物;9-10年级学习社会经济制度;11-12年级准备参加社会生活。学习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的课如保卫人类生存,生产、分配和消费,科学的创造和发明等等。他们认为这样组织课程,既可避勉教材距离生活过远,又可对儿童的兴趣和动机给予必要引导。这种课程设想较好,但实际上受教育者不能完全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