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器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3:33:3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149页(473字)

广义的指为教学而设计的各种机械电器装置;狭义的指向学生呈现程序学习材料并控制学生行为的一种机械自动装置。

作为程序教学机器有三种功能:一是给学生呈现学习材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二是根据学生的答案,正确的就提供新的学习材料和问题,错误的则继续提供同类问题,直到答对为止;三是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程序教学机器,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S·L·Pressey)于1926年设计,称之为普莱西教学机器。

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于1954年设计斯金纳型的教学机器,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于教学;其程序为直线式程序,把学习材料分成许多连续的小步子呈现给学生,要求作答,其模式为:①→②→③→④…。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克劳德(W·A·Crowder)又于70年代设计出分支式程序,它采取多种选择的反应,从而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以后又出现混合程序,即把两个程序进行变式运用。教学机器应用于自学、辅导、练习、检测和考试。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进步和推广,发展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