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6:09:2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323页(506字)

在母亲怀胎期间有意识地对胎儿成长施以良好的影响,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就有了胎教之说。

《列女传·周室三母》记载了周文王之母太任实行胎教之事。《大戴礼记·保傅》和《新书·胎教》记载了周后怀成王行胎教事。

周代帝王视胎教为王业兴衰的根本大事。古代胎教从“正本”(胎是人之本)、“慎始”(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的思想逐渐发展成为“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通过外部事物,引起孕妇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并影响胎儿的发育)。

主张怀孕后在饮食、视听、举止、清洁等方面避开不良影响,喜怒哀乐适度,修养良心,培养情操,以使胎儿发育良好。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也有胎教思想。现代科学实验已证明,胎儿具有感觉,母亲的情绪变化会引起胎儿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变化,从而影响胎儿。胎动是胎儿在母体内的活动,也是胎儿对环境的反应活动。当母亲情绪激动时,胎动就增加。在胎儿发育的各个时期。孕妇情绪可影响各器官的发育。如7-10周内是腭骨发展时期,这时若孕妇情绪过度焦虑、可能导致唇腭的发育畸形;妊娠后期,孕妇如遇恐吓、忧伤、严重精神刺激,会引起胎儿循环障碍,甚至造成胎儿死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