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过程模式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7:01:0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367页(407字)

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学习障碍研究领域内的主导模式。

这种理论将学习障碍归结为个体某一或更多的心理过程功能失调的结果,认为如果注重儿童心理过程功能的训练及补偿,则可教初、矫正学习障碍。有关专家认为,许多儿童缺乏读写算等学业能力,乃在于其存在着先天性的心理过程功能缺陷,诸如视知觉、听知觉、动觉以及感觉运动整体等方面出现了障碍。如果运用一定的测试工具和手段则可以测定儿童心理过程功能是否正常及功能发挥的程度。

这种理论模式提出的被救策略是:(1)训练有缺陷的心理过程,以期使之达到正常水平;(2)通过优势心理过程进行教学;(3)综合以上两种方法,扬长补短进行教学。

但这种模式导致了以下方面的批评意思:(1)心理过程功能缺陷是否必然引起学习失败;(2)现存的测验是否能测定心理过程的功能水平;基于心理过程信息之上的教学能否帮助儿童改进学习的效果。

上一篇:天才儿童 下一篇:个别化教初方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