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斯特马克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物资出版社《新编社会学辞典》第16页(739字)
【生卒】:1862—1939
【介绍】:
芬兰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
1862年11月20日生于芬兰赫尔辛基,1939年9月3日死于拉宾拉赫提。1890年毕业于芬兰大学,并于1894年任该校道德哲学教授。1907-1930年任英国伦敦大学马丁·怀特社会学讲座教授,同时在阿博学院讲授道德哲学。
1930年后任芬兰土库大学哲学教授,直至退休。
韦斯特马克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婚姻、家庭、伦理、宗教。他是“社会制度自然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并在早期婚姻制度史研究中独树一帜,成为人类婚姻、道德、习惯和家庭制度史的权威。韦斯特马克于20年代长期在摩洛哥进行民族学的实地调查研究。在对原始种族的社会制度、道德和习惯等的研究基础上,使用大量的种族问题史料完成了他的成名着作三卷本《人类婚姻史》(1921年),此外他还编着了二卷本《道德观念的起源和发展》(1906-1908)、《摩洛哥的婚礼仪式》(1914年)、《人类婚姻简史》(1926年)、《摩洛哥的宗教仪式和信仰》(1926年)、《早期信仰及其社会影响》(1933年)、《西方文明未来的婚姻》(1936年)、《基督教与道德》(1939年)等。
在韦斯特马克的着作中都反对摩尔根的家庭、婚姻的历史发展原则,否认人类最早的社会单位是群,否认原始人经历的杂婚、群婚的状态。
认为一夫一妻制是婚姻和家庭历来的形式,最早的社会单位是家,这种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方式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他认为群婚的各种形式和母权制是婚姻过程中意外情况,是由于不同地区和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并否认历史上族内婚的存在。韦斯特马克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解释社会,试图用生物学主义的心理学、用人的本能和天性来解释社会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