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王安石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1:19:1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142页(1466字)

【生卒】:1021—1068

【介绍】:

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

晚年封号荆国公,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出身于寒素庶族,少年聪悟好学,史书记载:“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

22岁中进士及第,初任地方行政官员。嘉祐三年(1058),他针对当时激化的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的腐败,曾进京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陈述“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但未受重视。神宗即位后,极为赏识他的政治改革主张,于熙宁二年(1069)任以参知政事之职,次年又任以宰相,开始实施政治改革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教育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政治和经济改革服务的。

其主要内容和措施有:一是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原有的明经科,改进士科的赋考试为策试经义,后又规定所有及第进士须加试法律政令,合格者方授正式官职。

二是实行太学“三舍法”和整顿地方官学。“三舍法”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太学生的在校名额,而且开始了以学校考核逐渐取代科举考试的尝试,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科举对学校教育束缚。

对地方官学的整顿,主要是选派学官加强管理,通过考试经义择优录用教师,减少地方官对学校的干涉。三是统一教材,主持经义局对《诗》、《书》、《周礼》的经义按“变法”的需要进行注释和讲解,撰写了《三经新义》,颁行全国。四是恢复了隋唐以来的书学、算学、医学和律学等培养人才的专科学校。同时,创建了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武学。王安石倡导和推行的教育改革运动,在熙宁、元丰年间基本上得到了实施。神宗死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而一度停止。徽宗即位后用蔡京为相,又掀起了崇宁兴学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恢复和加强了熙宁和元丰时期教育改革的措施。这说明王安石的教育改革运动虽几经更易,但在当时毕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对北宋时期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王安石的无神论思想是与他在哲学上的气一元论的自然观及天人相分的思想以及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的斗争精神一脉相通的。他不仅从无神论角度反对“天变”灾异论及“天人感应”等封建神学思想,更反对迷信鬼神,他认为“幽妖窟险阻,祸福易欺人”(《临川先生文集》卷十三《柘湖》)。此外,对求仙学道他也有清醒的批判,他说:“老庄之书具在,其说未尝及神仙,唯葛洪为二人作传以为仙。而足下谓老庄潜心于神仙,疑非老庄之实”(《临川先生文集》卷77《答陈柅书》,指明葛洪的神仙思想与老庄思想根本不同。

至于卜筮及星命数术等迷信,他也曾予以抨击,他说:“其间阴阳之术炽,而运数之惑兴,谶纬之说侵,而报应之讹起,其所谓命者,非曰性命也,则命受分定也”。“而曰命受分定者,岂不瞽惑与?”(《临川先生文集·补遗·性命论》)显然,这里指出的“阴阳”、“运数”、“谶纬”、“报应”等,都是蛊惑民众的迷信妄说。王安石罢相后的10年,隐居田园,思想上没有摆脱命定论的局限,悲观消沉之余,于苦闷中曾向佛教寻求解脱,谈命说禅,失去了坚持无神论的锐气与斗争精神。在军事上,针对宋朝积弱积贫的局面,提出对军队编进行调整改革,裁汰老弱,精制武器,允许各地义勇保甲投名养。恢复古代“兵农结合”的传统,建立乡兵组织,逐步由募兵制向“兵农合一”体制过渡。对西夏和辽朝的袭扰,主张战略上树立起必胜信心,策略上“以静重待敌之衅”,加强整修武备,切忌轻率盲动,对易得目标伺机攻取。

《宋史》卷327有传,主要着作有《临川集》、《道德经注》、《周官新义》等。(玉敏杰、傅庆升、刘庆)

上一篇:曾巩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