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赵贞吉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1:33:1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205页(860字)

【生卒】:1508—1576

【介绍】:

明理学家。

字孟静,号大洲,四川内江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

选庶吉士,授编修。

历任右春坊右中允、管司业事、左谕德兼监察御史、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谥号文肃。贞吉六岁读书,素有文名,以学博才高着称于当时。

曾拟作《二通》,以括古今之书。他研习王守仁心学颇有所得,但对佛学更是精研。他不像那些阳儒阴释的学者,将禅学掺杂在儒学中,而又不敢公开表明释家立场,在讲学中从来不讳言禅,在答友时说:“华翰书旨,皆戒仆之留意禅宗者。仆之为禅,自弱冠以来,敢欺人哉?试观仆之行事立身,于名教有悖谬者乎?则禅不足以害人,明矣。仆盖以身证之,非世儒徒以口说诤论比也。”(《杂着》)他认为禅不足以害人,相反对人的处身立命,皆有帮助。

在哲学上,他以中为最高范畴,认为中是性命的总称,与天地同在,是永恒不灭的绝对本体。他说:“中之名何称哉?其性命之总名也与?乃圆满充足之号,无亏无盈,无首无尾,无分别同异之义。其体制太始之元,太乙之真;其材则二仪之精,五行之秀。以言其浑成,则为元命;以言其圆明,则为元性。不立一知,而不见不足,包括万德,而不见其有余者,其惟中乎!天高明,而中与之高明;地博厚,而中与之博厚;万古悠久无疆,而中与之无疆。”(同上)同时把仁视作世事万物的变化和人们立身处世的规范与准则。

认为“天地非仁将恐折,万物非仁将恐歇,吾心非仁,吾心将恐蹶。吾何以知吾身之然哉?吾视非仁,盲从目生;吾听非仁,聋从耳腾;吾言非仁,吾过瞢瞢;吾动非仁,身过殷殷。”(同上)从而提出将修养的重点放在求“仁”上面,只有求得这个“仁”,才能达到“中”的境界。至于如何求仁达中,他认为不必按照前代圣贤的模式行事,如果为前代圣贤的模式所限制,反而有所窒碍。首先应确立自信。因为“性无灭息,本知独良”。

(同上)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本心自明,不假修习;本性自足,不俟旁求,天地万物,惟一无二,在在具足,浩浩充周矣。”(同上)《明史》卷193有传。着作有《文肃集》23卷。

上一篇:唐顺之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