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不战而屈人之兵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0:52:2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838页(505字)

《孙子》所提出的不经过交战就迫使敌人屈服的战争指导思想。

语见《谋攻》篇。西周时期的军事理论受周朝礼乐文明的制约,奉行“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的原则,战场交锋“成列而鼓”,战争善后“服而舍之”。《孙子》基于对上述传统的追慕和最大限度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提出了用兵的理想境界:“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基本内容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通过伐谋伐交把战争扼杀于萌芽之中。惟想达成这一战略目标需要特殊的战略环境,除在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等春秋时期的战争外,战国以后主要是作为一种理想境界而非实战战略流行于世。《六韬》倡“文伐十二节”,谓“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文伐》篇);《鹖冠子》言用计谋,因人事,待“其国已素破,兵从而攻之”(《武灵王》篇),皆将伐谋伐交作为伐兵的先期准备,从而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增添了新的实在内容。

后世论兵者或认为这是唯心论观点,或肯定它的伦理价值。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流的形势下,更多的人倾向于赋予它以新的时代内容,宣传它的和平思想,以解决国际争端,以抑制好战者穷兵黩武。

分享到: